姓名 |
吴晓亚 |
学科 |
语文 |
班级 |
五(1) |
时间 |
2012.5.29 |
授课内容 |
《水》 | ||
教学片断(案例陈述) |
| ||||
课后反思 |
教了《水》一课,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超出了我的预想,感觉部分学生的理解能力有了提升。我在上课时注重了以下几点。 1、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同一篇课文,不同的学生通过阅读,产生的感受是不同的,也就是说,学生在文章中所感悟到的,是他自己以独特的感性和经验参与解读才能感悟的,是学生通过文本与作者的“对话”是极富个性化的。要做到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就要求教师以学生为本,把主体地位让给学生。在教学中,我能以引导者的身份,引领学生不断地研读文本。组织学生自由阅读文中关于水的三个场景,说说生活在这样一个缺水的地方,你会有怎样的感觉?说说雨中洗澡的痛快表现在哪里?说说读着第五自然段的感觉?在交流的过程中,我鼓励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体会,从学生的回答来看,我们可以感受到,学生所说的都是他们自己的话,是他们对于文本的真切的、具有个性化的解读。 2、以文为本,关注文本的深刻内涵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可见,文本在整个阅读教学中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教学中,我在组织学生学习时,始终紧扣文本,紧扣文本中的关键字句进行。从“排队挑水”场景中的“一个村子”、“十公里”等数量词感受“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从“浇水解暑”场景的“不多不少、刚好、几乎没有”体会到人们对水的珍惜,“每个毛孔张开嘴巴在吸吮”等感受人们对水的渴望,从“抚摸”四个“滑”这些词语中,感受到这勺水带给作者很舒服的感觉……学生的体验与感受完全来源于文本本身。不知不觉中,学生就把握住了文本的内涵:水是最珍贵的东西。 3、以读为本,重视学生的能力发展 以读为本,正是在读的重视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他们的发展。教学中,我在组织学生感悟文本的同时,不忘对学生进行读的训练:雨中洗澡的痛快、水滑过皮肤时“缓慢”的速度……在读中品,在品中读,这才是真正的以读为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