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棋》教学反思
武进区郑陆中心小学 施丽丽
《学棋》课文讲了古时候两个学生拜秋为师学下围棋,一个专心致志,一个走神儿,所学结果完全不同,从而使学生明白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的道理。
全文共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秋是古时候一位下棋能手。我主要侧重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说说你是做什么的能手,从而理解把握“能手”指的是某一方面很擅长的人;
第三自然段讲两个学生的学习结果各不相同。我先把最后的结果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来,放在前面讲再引入本课的重点――第二自然段,起到突出课文重点的作用;第二段讲两个学生在跟秋下棋时一个专心致志,一个走神儿。我采取了对比教学的方式,让学生通过默读,勾画描写两个学生不同表现的句子。
在学生研读了第二段的基础上,设计以下练习:你能分别说一说为什么一个学生能成为出色的棋手,而另一个学生棋艺却一直没有长进呢?学生热烈讨论、踊跃发言,有的引用了课文中现成的语言,有的运用了自己平时积累的词汇。随着学生对成功者成功原因的描述,老师边板书边总结:正是因为他耳朵认真听(板书“耳”),两眼认真看(板书“ソ”),用嘴问不明白的地方(板书“口”),那么的专心致志(板书“心”),所以能成为出色的棋手。当一个完整的“聪”字展现在学生眼前时,学生就会明白,聪明需要耳到、眼到、口到、心到。随着对平庸者失败原因的描述,“耳、ソ、口、心”被逐一擦去。当“聪”字消失于黑板时,学生也就明白了专心致志的外在表现和内在含义。
为了使 “专心致志”一词在学生的心中具体化,我出示填空式说话练习:一个学生耳中听到的是( )眼睛看的是( ),嘴里问的是( )心里想的是( ),这就是专心致志地学棋。
最后进行总结全文性的口头填空,使学生对课文有个整体的回归,而不是停留在支离破碎的词句理解上。
这节课能够按照我的教学预期展开教学,我认为比较好的地方有:
一是重视朗读,读中感悟。教学中我把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设计各种读的形式,如自由读、齐读、分组读、加动作有感情读等,在学生读的时候,我还注意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意思进行感情朗读,这样以读促读,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
二是知其果探其因。教学中将课文第三自然段提放到第二自然段前学习,这样将结果摆在前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为什么两个学生同时向秋学习一个学生能成为出色的棋手,而另一个学生却没有多大的长进呢?在得知结果后,探求原因是这一课的重难点。
三是利用说话练习加深理解。利用不同层次的说话练习,使学生对重点词语有了更加具体、形象而直观的理解。例如“能手“和“专心致志”对学生来说理解有难度,联系实际生活,进行说话练习或填空式的说话练习,就有了形象而直观的认识。
本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 课堂上我尽力想引导学生大胆发挥,却达不到预想的目的。2. 由于各环节时间估计不足,最后留有足够的时间给学生写字。这都是今后我要努力克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