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完《石头书》,感受良多。
一、在导入部分,通过多张石头图片的出示,激起了学生对石头书的兴趣,接着,又鼓励学生围绕课题发现问题,大胆质疑,让学生已有的经验和新事物发生了冲突,很好地唤起学生学习的好奇心,产生读书探究的欲望。
二、深入探究阶段,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鼓励他们学习用多种方式读课文,从自由朗读,默读,到快速浏览全文,这样层层深入。这是一种学习方法的培养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学生阅读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把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在交流互动中逐步感受语言,理解内容,体悟情感。另外,三年级能渗透根据意思给课文分段、怎样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指导,学生学有所得。
三、集中交流部分,通过一些图片的展示,通过课外资料的补充,学生很好的理解了一些词语:雨痕、波痕 、矿物、化石等。儿童的形象思维占优势,课堂上用图片等资料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矿物”“化石”,这样,才能深刻理解“石头”作为“书”的涵义,激发他们探索的愿望,为下文学习作下了铺垫。
引导理解词语“刨根问底”时,通过出示川川、磊磊和叔叔的六次对话,真正理解了词语“追根究底,寻找答案,爱问问题,爱思索,爱寻根”的意思。
四、指导写字,能有机地穿插在课中,如教“印”字,通过古代甲骨文的书写,记住了字形和意思;教“煤”字时,能让学生仔细观察,注意各部分的比例和避让穿插关系。
五、能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学生的学习状态较好,力争实现课堂生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