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谁来读读张飞的话?
(指一生朗读。)
师:大家认真观察一下,这个“嚷”字中有几张“嘴巴”?
生齐答:3张。
师:那么,我们读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呢?
生1:应该把声音放大一些。
生2:语气比较凶。
师:你来读读看。
(生1大声朗读。)
师:透过这个“嚷”字,张飞的心情怎样。
生2:可以看出张飞不高兴。
生3:张飞很生气,很不满。
师:张飞生气的是什么?不满的又是什么呢?
生1:张飞他们已经去过两次了,还没见着诸葛亮。
生3:张飞对诸葛亮的行为很不满意,很有意见。
师:是啊!他肯定又想起第一、第二次去隆中的情景——
(课件出示一顾、二顾茅庐的原文。)
师引读:第一次他们没见着诸葛亮,诸葛亮的童子说——
生齐读:“先生出去了,踪迹不定,归期不定。”
师引读:第二次,三人冒着鹅毛大雪去拜访诸葛亮。诸葛亮的弟弟说——
生齐读:“诸葛亮昨天刚出去闲游!他往来莫测,不知去所。”
师:诸葛亮的这般举动又怎么能不让张飞生气呢!张飞真是窝了一肚子的气呀!张飞们,通过朗读表达出你们的不快!自己练练看。
师:我们已经感受到张飞的气愤。谁再来读读?让我们感受得更真切一些。
【评析】这段朗读指导让我们感受到老师的精心点拨与学生认识的循序渐进。理解人物,走进人物的内心是朗读好人物语言的关键。朗读张飞的话,不能只从张飞的个性特点出发,让学生单纯地学着样子大声读读。从观察“嚷”字的字形入手,接着组织学生去理解字义,进而透视人物的内心,并补充刘备一顾、二顾茅庐的文字来丰富文本内容,增强学生的感受,真正让学生走进张飞的心灵深处,自然地“嚷”出心中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