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学习了看菊花这篇课文。之前的第一课时,觉得孩子读得还是不错的,现在不用我多说什么,孩子已经知道读书不能拖音,每小节开头要空两拍。昨天听他们下课读的时候就发现孩子们已经意识到了,那么在课堂中还要不断进行巩固,直到他们养成习惯。
片段一
公园里的菊花好看极了。
“谁能给好看极了换个词?带到句子里面来说一说。”(板书:好看极了)
“公园里的菊花很好看。”
“公园里的菊花非常好看。”
“公园里的菊花十分好看。”
“公园里的菊花特别好看。”
反思:一年级的孩子词汇量很贫乏,写起文章来经常是像白开水。通过换词的练习来丰富孩子的词汇,使他们积累一些好的词语。
片段二
“从哪里看出公园里的菊花好看极了?”
“公园里的菊花有很多的颜色。”
“读读书上的句子。”
“想想,还会有什么颜色?”
“……”
“我们可以送它一个成语。”
“五颜六色”(板书)
“五彩缤纷”
“五彩斑斓”
“看到这么多的颜色,我真想说——”
“公园里的菊花好看极了。”
“还从哪里看出菊花好看极了?”
“还从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看出菊花好看极了。”
“这说明菊花怎么样?”
“多。”
“真的是数不胜数。”(板书)
“可以把这三个词换个顺序吗?”
“不可以。”
“为什么呢?”
“因为这是从小到大的。”
“是呀。”(师一边做动作,一边读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让孩子体会这是从少到多。)
“因为这是从少到多写的。”
“说的真好!”
“看到这么多的菊花,我真想说——”
“公园里的菊花好看极了。”
“还从哪里看出菊花好看极了?”
“因为菊花不怕冷。”
“你真会读书。”(板书:不畏严寒)
“看到这样勇敢的菊花,我真想说——”
“公园里的菊花好看极了。”
(师投影书上的插图)
“你还从哪里看出菊花好看极了?”
“菊花很像人把头发给烫卷了。”
“你真会想象,菊花像妈妈的卷发呢。”
“菊花像个小碗。”
“你说的是菊花盛开的样子。”
“菊花还像小钩子。”
“是呀,菊花真是千姿百态呀!”(板书)
“看到这么千姿百态的菊花,我真想说——”
“公园里的菊花好看极了。”
“菊花这么好看,所以人们——”
“人们边走边看,边看边走,舍不得离去。”
(让学生做动作理解边走边看,边看边走。)
“人们这么依依不舍。”(板书)
“因为——”
“公园里的菊花好看极了。”
反思:在备课时,我的教案开始时不是这样设计的。我的预设是:找找这小节主要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我想这样的问题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可能有些困难。于是,在课堂是我临时把这个问题去掉了,而是直接让孩子找找菊花好看在哪里。正是因为颜色好看,所以说“公园里的菊花好看极了”;(当孩子第一次读这句话的时候,我突然想到在听高年级老师的课时,老师们总是喜欢用不同的方式,让孩子反复朗读文章反映主旨的句子。我想应该是让孩子们得到一步步更深入的体会吧。于是,我也采用了这样的方法。)正是因为数量很多,所以说“公园里的菊花好看极了”;正是因为不畏严寒,所以说“公园里的菊花好看极了”;正是因为形状各异,所以说“公园里的菊花好看极了”。通过几次朗读“公园里的菊花好看极了。”让孩子体会这小节主要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我想这比一上来就问中心句是什么要来得好。通过朗读让孩子自己去感悟。我觉得今天这样上的效果还是很好的,孩子们读得很有感情,而且课堂气氛也很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