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陆中心小学建设生态课堂教学反思表
姓名 |
刘华 |
学科 |
语文 |
班级 |
六(4) | |||
时间 |
2013.12. |
课题 |
大自然的文字 | |||||
评价内容 |
评分 | |||||||
目标与内容 20 |
1.教学目标符合课程标准、切合学生实际,表述恰当、清晰、完整。 |
5 |
5 | |||||
2.教学内容难易适度,正确合理,科学有效。 |
5 |
5 | ||||||
3.详略处理得当,突出重点难点。 |
5 |
4 | ||||||
4.选择有意义的教学材料,善于利用来自学生和社会生活的课程资源。 |
5 |
5 | ||||||
过程与方法 50 |
1.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结构体现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
10 |
9 | |||||
2.精心设计和灵活组织学生开展有意义的阅读文本、问题探究、实践操作等自主学习活动,能有效激发学生思考、互动。 |
10 |
9 | ||||||
3.为学生的学习、探究、实践活动提供有意义的示范、帮助和方法指导。 |
10 |
9 | ||||||
4.善于激励学生质疑提问,善于及时处理动态生成资源。 |
10 |
9 | ||||||
5.教师讲授时间尽量减少,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交流、展示的时间得到充分保证。 |
5 |
5 | ||||||
6.合理应用音像设备、实验器材、信息技术等教学辅助手段。 |
5 |
4 | ||||||
管理与评价 20 |
1.创设和谐、融洽、欢快、自然的学习氛围,善于激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发言交流。 |
10 |
10 | |||||
2.规范学习行为,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
5 |
5 | ||||||
3.能从知识技能、学习态度、学习结果等多维度进行评价。评价方式灵活多样,语言富有激励性和启发性,对学生充满期待。 |
5 |
4 | ||||||
效果 10 |
1.学生积极参与,思维活跃,发言热烈。 |
5 |
5 | |||||
2.较好达成认知目标,且有助于学生能力发展和情感培育。能引发继续学习的意愿。 |
5 |
5 | ||||||
自我反思
|
作为一篇科普小品文,本课围绕“大自然的文字”分别写了什么是大自然的文字、大自然中都有哪些文字及怎样才能读懂大自然的文字。这里需要首先让学生明确的是“文字”是人类用来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从而使学生心感疑惑:大自然怎么会有文字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文章用了大量篇幅描绘了从天空到大地所呈现给我们的一页页鲜活有趣的大自然文字,这里需要突出的是鲜活有趣。从奇妙的天书到有趣的地书,作者把科普知识蕴于日常生活可见可感的现象,让学生读来感觉触手可及,举目可见。语言平白且富有儿童情趣,从而降低了理解课文的难度,因此这一环节,我放手让学生自已感悟,只在一些比较难理解的北极星的准确位置,砧状云等地方稍作指点。 这篇文章的语言很有特色,如作者多处使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星、云、鸟、石头等自然界的生物比作“大自然的文字”;把天空、大地比作一本有趣的大书;把“向左右伸出两个尖头”的云山比作“铁匠铺里的铁砧”;把树林中的花岗石块披着青苔的样子说成“披着毛皮一般”等等,这些形象生动的比喻既准确地介绍了自然界的现象,又增强了说明的文学性。这一环节的处理,我采用了读的方式,让学生在各种形式的读中去感受语言的魅力。文中的动词运用也很有特色,如:搬、穿、爬、带、走……作者采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述了漂砾的形成。教学中,我主要抓住了一个“爬”字指导学生去理解,去感受作者作词之妙! 在这次的教学中,我还大量渗透了我国关于自然现象的谚语,联系生活实际,如“雾霾”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让学生感同身受,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反观这节课,课文的重难点教学基本达到,能够把说明文教出了语文性。但本堂课虽然抓住了重点,化解难点方面做的还不错,在文本的朗读方面做的有些不够,留给学生朗读本文的时间不足。教师讲的过多,导致学生对文本的感悟不到位,课堂气氛不活跃。在激发学生兴趣,给孩子们创设一个童话的世界这些方面依然没能达到,仍须继续努力!
|
得 分 |
93 | |||||
等 第 |
优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