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我和祖父的园子》
《我和祖父的园子》节选自萧红的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课文描写了“我”童年时代跟随祖父在园子里劳动的情景,表现了祖父的园子是“我”童年快乐、自由的家园,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回忆。孩子气十足的腔调,春天的泥土般新鲜的语言,诗意浪漫的景物描述,是本文表达方式上的突出特点。文章文字虽然浅显,但意境很美,寓意不凡。
这篇课文的核心情感是自由,在园子中小萧红是自由的,园中的万物也是自由的,正因为心是自由的,所以眼中的物也是自由的。教学时,徐老师正是紧扣“自由、爱”这条情感线索,展开教学的。
整个课堂教学给我留下最深的印象便是教师非常注重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学习习惯的培养。新的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教学中,徐老师很注意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其次,徐老师注重引领学生体验“自由”。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要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这篇文章在表达方式上有它独特的魅力。文章运用通感、排比的手法,巧妙地借景抒情,这些都值得好好品味。在13自然段的阅读中,教师引导学生静心品悟“这些文字好在哪里?”学生在反复的阅读中,不仅读出文中表达的情感,还知道了课文是怎么写生动的。潜移默化中进行了文本语言的内化迁移。
此外,文中祖父的“笑”细节颇耐人寻味,所以教学中教师抓住了祖父那个特别亲切的表情——“笑”来拨动学生的情感心弦。通过对祖父的“笑”的想象、言说,引导学生感悟祖父一次次笑容背后的真正内涵。学生从“笑”字中读出祖父的和蔼、慈祥、宽容和爱。把祖父的笑读活了,祖父的形象就会跃然纸上,对园子爱的理解就能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