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第一次抱母亲》有感
承秀英
听完邱校长执教的《第一次抱母亲》,合上了笔记本,母爱的思绪却依然萦绕心头,挥之不去。
一、抓关键词句,品读感悟.
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学语文,这是苏教版教材主编张庆老师提出来的。整堂课中邱校长始终抓住了课文中的关键句子进行读中品,读中悟。如:品读“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时,先让学生自读,体会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再抓住“翻山越岭”“年复一年”“ 重担”等词语去指导学生用多种方式朗读,读中体会母亲为了这个家所付出的艰辛。 对“重担”这个词的品味,就分了两个层次:首先通过一个句式说话练习,引导学生想象,把“重担”一词还原于生活,体会这重担,是压在母亲肩头的各种看得见的家务、农活;接着创设情境再次引导想象,通过丰富母亲的语言,去体会文中的“重担”还包括很多看不见的生活的重压,包括生活的困难和磨难,母亲也总是独自挑起来,扛下去!正是这样的理解,母亲的形象一点一点的丰满起来,平凡而伟大,深深地打动学生。
二、拓展延伸,完成习题。
学习最后一段时,在引领孩子们悟读到“母亲的泪水是感动的、幸福的泪水”时,再次诱发孩子的情感,让学生联系生活说说自己的母亲都为我们做了些什么。学生都直抒胸意说:“母亲为我们洗衣做饭,冒着风雨送我们上学,到地里干农活,回家还要做家务……”此时,果老师因势利导完成《补充习题》中的习题说:“母亲为我们做了那么多,此时此刻你们一定有很多的话想对自己的妈妈说。你心中的母爱是什么?做个小诗人。让学生进行一次写话训练,学生会把心里最想说的话释放出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母亲,用实际行动回报母亲。这样就更能达到语文教学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了。
总之,邱校长的这堂家常课上得非常成功。整堂课始终充满琅琅的读书声,而且学生读得入情入境,可以说是达到以读代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