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乡五月》评课
承秀英
《槐乡五月》是一篇文质兼美散文,文章如诗般清新流畅,语言如歌般富有韵律。而陆晓芳老师《槐乡五月》的课堂,也如一首优美的歌。
一、紧扣中心 带动全篇
文章形散而神聚,看似零散的描写,实则紧紧围绕文章最后一句话来写。根据这一特点,陆老师在教学时,首先让学生回忆中心句——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以中心句承上启下:为什么说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为什么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呢?今天,我们继续走进槐乡,和槐乡的孩子一起共度快乐的时光。这样的设计,提纲挈领,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把长文章一下子就理得清清楚楚。抓住“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为表达主线,让学生对全文有个总的印象,便于进一步深入学习、领会课文的内容,做到抓一句而带动全篇,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做好了准备。
二、抓关键词 品味朗读
一篇课文,如果你要面面俱到地讲解,那是不可能的,而且时间也不允许。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陆老师抓住一些关键的词句来引导学生朗读感悟。让学生通过对文本语言的咀嚼,更好地理解词语的意思,从而理解所在的句子及相关的段落。如读到“她们飘到哪里,哪里就会有一阵清香”时,追问学生,此时怎么不用“走”,而用“飘”,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体会,小姑娘走路时非常轻快,由此可见,她们的内心是十分快活的。叶圣陶先生曾说:“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一个“飘”字中蕴藏着槐乡孩子的“乐”,这是何等精妙,因此教师设疑,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不遗余力地感悟、品味,从而体会文章谴词造句的精妙。
三、适度拓展 积累语言
语文教学的核心就是语言文字训练,在教学过程中,陆老师注重创设情境,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如欣赏了“远看似圆球、近看似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的小辫儿” 的槐花后,引导学生欣赏美丽的图片,问:在你眼里,槐花是什么样子的?写一写。出示句式“槐花 ,似 ;槐花 ,像 ;槐花 ,如 。进行拓展训练,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