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常寻思着:为什么看着平时并不活跃的一群孩子,在名师的课堂上,却像变了个人,都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且思维活跃,妙语不断,真像着了什么“魔”?为什么名师有如此的“魔力”?最近,我观看了戴建荣老师的《送元二使安西》的课堂实录,几翻学习,几经思索,才有所感悟,且不说他们那精心巧妙的课堂设计,光是精彩的课堂评价语就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这些评价语深深地打动着孩子们的心灵,产生心与心的交流,从而使课堂真正成了孩子们学习的乐园。 为了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课堂上,戴教师做到了准确地把握评价尺度,准确、及时、有针对性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戴老师的课上,有这么一个环节:(出示路线图)渭城在如今陕西省渭河以北,所以称之为渭城。阳关在如今甘肃省敦煌县的西南。再往西走,新疆的库车附近,古时候称为“安西”。这一路上,整整3000多公里啊;这一路,要走上大半个中国哪;这一路,即使用当时最好的交通工具骑马去,可得走上半年多哪;这一路上,陪伴他的黄沙漫天,满目的荒凉。元二即将远行,此刻你,有没有什么话要对他说一说呀?有一学生说:“元二,祝你一路平安!这一去就是一年,我会想着你的。”戴老师及时引导:即使元二一刻不停地返回来也要整整一年哪,孩子。更何况,他是奉着皇帝的使命去的呀。一年能回来吗?戴老师不是简单的否定,也不是听之任之,而是通过亲切的引导,使学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戴老师在范读《送元二使安西》时,让学生闭眼想象,听前引导:苏轼赞他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看看你们能否透过文字看到那美丽如诗的画面?闭眼倾听,边听边想象。听完后有的说:“我看到了王维与元二在敬酒告别。”师:“那么你听到他们说了些什么吗?”教师这样及时充满想象的引导,无疑是为学生插上了一对想象的翅膀。有的说:“我看到了渭城刚下过雨,柳树很绿。”有的说:“我还看到了一家旅舍,元二在与王维告别,当时刚下过雨,空气新鲜,柳树翠绿。”师:“你看到的最多,你的想象真丰富。你能读出这种感受吗?”学生读得很投入。读完后,戴老师不是用“读得好!”三个字来简单地评价,而是声情并茂地说:听了你的朗读,我们都感受到了渭城早晨雨后的空气是多么清新呀!(还故意作了一个深呼吸)我听了你的朗读,感受到渭城那里的柳树真绿呀!等诸如此类的话语来评价。在老师这样的具体引导、形象想象的评价下,学生们都感受越深了,读好它,就容易了。
评课人: 顾晓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