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克隆》评课
“万事开头难”,上一堂课如果从一开始就调动起了学生的兴趣,之后的进程也会轻松许多,而能做到这一点,首先得益于说明对象的特点。克隆是学生很感兴趣的话题,神秘又属高科技,符合孩子想一探究竟的好奇心理。
在学生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后,承英老师开始引导学生思考课前提出的问题:克隆是怎么一回事? 请大家默读一、二自然段,画出能解释这个问题的语句。
片刻,有学生开始举手了。几位学生都说到了这样两句话,“孙悟空紧急关头拔下一把毫毛,再吹一口气,毫毛立刻变成了一群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孙悟空。这就是克隆。不经过两性细胞结合而直接繁衍后代,就叫无性繁殖,也称克隆。”
整体感知课文 这一环节中,让学生对文章多角度自由提问,建议改为:让学生谈谈 通过阅读本文,你了解了哪些知识?问题浅且范围很广,目的明确,调动热情,结合生物课上的关于细胞学知识,学生畅所欲言,很快突破了教学目标中的了解克隆知识这一点。
在引导学生探讨克隆羊多利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过程时,可启发学生思考:第二、三节写的都是克隆实验,为什么克隆羊多利要独立成段?让学生明确 克隆羊多利是换核卵技术的一步步发展的结果,它是在前面一系列实验的基础上获得成功的,但它换进的是体细胞的核,而不是胚胎细胞的核。克隆羊多利的创造标志着克隆技术的一个飞跃,达到了一个比较成熟的阶段。让学生感受科学的神奇 和科学家对科学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