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上》这首诗中,诗人用质朴的语言,白描的手法,把小娃天真无邪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吴老师语言生动,声音柔美,这种声情并茂的讲课让孩子们轻松地融入了古诗的意境之中。
在教学中,吴老师引导学生图文对照,使学生头脑中浮现出相应的画面。通过自主阅读,同桌合作,讨论交流,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空间,促使学生全面深入地感悟。同时,紧紧抓住“不解”、“藏踪迹”等学生难以体会的词句展开教学,引导学生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反复朗读,悟出作者的情。在课文主要事件“偷采白莲回”之“偷”的性质的理解上,让学生谈谈你对这个小娃有什么看法?有的说小娃撑着小船在荷花池中行驶,看到颗粒饱满的莲蓬子,忍不住偷采了几个来解馋;有的说小娃没有经过大人同意,小心翼翼地采了几个莲蓬子……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可以看出学生是思考了,是探究了,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对教材的不同体验和感受。学生都知道了:这里的偷采与一般的偷盗行为是完全不同的,如果小娃真的有心想“偷”,是不会留下那么明显的踪迹了,巧妙的化解了事情的性质并感悟到诗意之美。这是充满教学智慧的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