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别》听课评议
又一次走进叶来老师的课堂,感触真的很深,这位常年在村小工作的老师,在教学上没有丝毫的松懈,她对教材的钻研,她对积累的重视,她那流畅自然的点评,她那行云流水的设计,一切都在深深地震撼着我。
一、复习导入自然流畅。“你能由眼前的图片想到哪些诗句呢?”这一问题的抛出,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思维之门打开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一下子深深地打动了大家,使大家对学习《黄鹤楼送别》这篇文包诗充满了无限的期待。
二、初读感知要求明确。“下面我们就要来读这篇课文了,你准备给自己提点什么要求呢?”嘿,好新鲜的话题呀,不过很有道理呀!作为一个五年级的学生,是该知道自己读课文到底有什么要求呀!“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一些要求,请看……”好,既有自己的要求,还有老师的要求,这样既便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有老师的把控,这样比较好。
三、备课充分拓展高效。跟随着孩子们学习课文,我一次又一次被老师认真负责的态度所折服。老师的备课是那么的充分,拓展介绍的资料有效地弥补了课文的空白,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了重点词语的意思,更有利于学生走近送别现场,了解李白和孟浩然那份深厚的友情。
四、激情昂扬情绪高涨。“多美的诗句呀,是的,俗话说得好,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每一首古诗的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你看,老师的激情昂扬马上感染了孩子们,立刻就引领着他们走进了精美的课堂。“眼疾手快,思维敏捷,好,你来!”“一个词就是一幅画,你透过这些词看到了一幅怎样的场景呢?”“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流传千古……好呀,你所积累的词语太丰富啦!”你听,多带劲的点评呀,一气呵成,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来了,这样的课堂谁不喜欢?
当然,如果在这节课上,叶老师能把教学内容稍作调整,能给孩子多一些思考的时间,能更多地关注到学困生的学习,我想一定会有更加意想不到的成效。期待能听到叶老师更多优秀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