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
叶来 |
学科 |
语文 |
班级 |
六(3) | ||||
时间 |
2012.9.30 |
课题 |
钱学森 | ||||||
评价内容 |
评分 | ||||||||
目标与内容 20 |
1.教学目标符合课程标准、切合学生实际,表述恰当、清晰、完整。 |
5 |
| ||||||
2.教学内容难易适度,正确合理,科学有效。 |
5 |
| |||||||
3.详略处理得当,突出重点难点。 |
5 |
| |||||||
4.选择有意义的教学材料,善于利用来自学生和社会生活的课程资源。 |
5 |
| |||||||
过程与方法 50 |
1.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结构体现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
10 |
| ||||||
2.精心设计和灵活组织学生开展有意义的阅读文本、问题探究、实践操作等自主学习活动,能有效激发学生思考、互动。 |
10 |
| |||||||
3.为学生的学习、探究、实践活动提供有意义的示范、帮助和方法指导。 |
10 |
| |||||||
4.善于激励学生质疑提问,善于及时处理动态生成资源。 |
10 |
| |||||||
5.教师讲授时间尽量减少,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交流、展示的时间得到充分保证。 |
5 |
| |||||||
6.合理应用音像设备、实验器材、信息技术等教学辅助手段。 |
5 |
| |||||||
管理与评价 20 |
1.创设和谐、融洽、欢快、自然的学习氛围,善于激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发言交流。 |
10 |
| ||||||
2.规范学习行为,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
5 |
| |||||||
3.能从知识技能、学习态度、学习结果等多维度进行评价。评价方式灵活多样,语言富有激励性和启发性,对学生充满期待。 |
5 |
| |||||||
效果 10 |
1.学生积极参与,思维活跃,发言热烈。 |
5 |
| ||||||
2.较好达成认知目标,且有助于学生能力发展和情感培育。能引发继续学习的意愿。 |
5 |
| |||||||
总体评价
|
听了叶老师的课我有以下感受: 一、紧扣“爱国”这一中心,重点突出。 她紧紧抓住“爱国”这一中心,指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语句感受到钱学森对祖国的魂牵梦绕之情。学生在一遍一遍诵读,一次一次的表达中,不由自主地接受了语言,走进了文本,更一步步体验文中的情感主线——钱学森对祖国的思念之情,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教学难点——理解钱学森的两句话,进行朗读品味,体会钱学森的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朗读指导方法多样。 在指导朗读钱学森的两句话的过程中,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迁移,用教师的鼓励、引导,让学生掌握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方法和抓关键词语体会句子的方法展开,极好地帮助学生感悟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浑然天成,不留痕迹。
|
得 分 |
| ||||||
等 第 |
优 | ||||||||
观察评价人 |
钱丽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