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乱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国内精自线品一区521,美少妇按摩糸列三级片

栏目列表
《数学生态课堂》课题研究实施计划
发布时间:2011-09-19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周刚

一、指导思想

《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指出: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数学子课题依托总课题的引领,以数学课堂教学为研究主阵地,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来审视数学教学,把学生作为教育本体,激发师生教与学的原动力,优化课堂教学的生态环境,打造生态课堂,构建结构模式,优化技术细节,追求教学的和谐、智慧、高效,促进师生的生命成长。让教师进一步更新观念,提升数学教师的教育教学素养和学科素养,培养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以及正确的数学观,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养。

二、研究内容

1.研究建构数学生态课堂的结构模式。

苏教版将数学学习内容分为四大领域,即“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不同领域的教学有不同的方法和策略,其中“找规律”、“解决问题的策略”等知识又有它特殊的内涵。而基本的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等不同课型,其课堂结构模式的差异更大。所以,我们需要研究不同教学内容、不同课型中,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引导学生经历过程,充分感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提高学习能力。

2.研究改进课堂教学过程各环节、各要素的技术策略。

数学是严谨的科学,每个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和衔接都需要讲究严密,课堂教学的组织,面对生成的及时调控,巩固和深化练习的开展,课堂总结等技术细节,都需要通过个人反思和集体研讨相结合的方式,探究如何改进和优化各教学细节,真正实现高效教学。课堂教学中尤其关注如何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既激发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具有数学意义;如何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做数学”,让智慧体现在指端,手脑并用,数形结合,帮助领会;如何开展“两级交流”(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说数学”,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思维过程,强化理解。

3.研究课前学习、课后学习以及相关社会实践等课外学习活动。

低年级,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的逻辑起点,让导入谈话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中高年级,教师可以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做好新知的预习,提出预习要求,设置明确的预习题或相应的调查研究,并加强预习情况的检查反馈。课后可设计带有层次性和探究性的作业,设计个性化的练习,让学生进行选择性练习,体现“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并注重学生数学思维品质和科学探究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组织学生走出教室,参加相关的实践活动,学会搜集、筛选生活中的数学信息,在社会这个大课堂中拓宽知识面,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在生活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价值和快乐,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4.研究数学生态课堂的评价策略,改进课堂教学。

注重课堂观察评价,逐步建立相应的检查和评价机制,探究评价策略,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评价的导向、反馈和激励功能,采用即时的、多元的、富有个性和针对性的评价,用赞美的语言激励学生,用委婉的语言批评学生,用形象的语言启迪学生打开思路。知识量、思维性、参与度是高效课堂教学的三个关键因素,实施多元的有效教学评价体系,我们需要追求高参与、高认知、高情意的数学课堂。

三、行动计划

(一)第一阶段(20119月——20126月)

1.营造绿色的课堂生态环境,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1)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充分尊重学生,创设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锤炼课堂教学语言,做到清晰、精炼、精彩,富有激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规范学生的课堂行为,提出明确的要求,加强指导、培养和必要的训练,使学生养成专心听课、积极思考、大胆发言、认真作业的好习惯。

3适应新时期教育的发展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必须创设信息化环境,开发教育资源,整合教育内容,丰富教育手段,营造绿色的生态环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探索新形势下的集体备课方式和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如何采取个人钻研和集体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备课组教师集体的智慧,加强课前的研究和分析,充分把握教材的逻辑起点,了解学生的现实起点、思维起点和情感起点,不断改善教师的教学方式,激发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原动力,当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构建人本主义的课堂,因材施教,构建自主、自学、自由的课堂,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充分凸现教学的生成性、生长性、生命性,注重预习指导、情境创设、自主探究、交流展示、反馈拓展等各环节的研究,优化整个教学过程,实现师生生命的交往和成长。

3.探究新授课、练习课的教学模式。

确立教师是“平等中首席”的地位,以新授课、练习课为主要课型,研究生态课堂的教学基本模式,以“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这两个领域为主要研究内容,开展实验课的教学研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保证课堂上给学生留出足够的自主学习的时空,让课堂成为师生的生态体验场

(二)第二阶段20129月——20136月)

小结第一阶段的研究工作,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调整、完善方案和策略。

1.进一步完善集体备课的方式,改善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充分利用集体备课,不断改进和完善备课方式,让备课研讨更有探究性。深入剖析教师课堂教学的组织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研究如何进一步改进策略,优化技术细节,提高教师对教材、对课堂的把握能力,提升课程实施水平。

2.探究不同内容复习课的教学模式。

“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这两个领域为主要研究内容,开展实验课的教学研讨。兼顾新授课和练习课,重点研究复习课的基本教学模式。

3.探索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教学的评价策略

依据生态课堂的具体要求,实施多元的有效教学评价体系,逐步实现评价主体多元(自我、学生、教师),评价形式多元(检测练习、数学日记、单项竞赛)。探究评价策略,形成生态课堂教学的评价量表,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评价的导向、反馈和激励功能,注重学生学习品质的评价,生命成长质量的评价,保证教学活动的科学性和实效性,真正实现教学的优质高效。

(三)总结阶段(20139月——201310月)

1.整理、分析实验资料,收集相关案例和论文。

2.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完成子课题研究报告。

四、工作措施

1.学习思考

组织课题组成员加强理论学习,每月至少读一篇相关文章,写一写学习心得体会,发至课题网站交流,促使各成员在学习交流中提高认识,更新观念。

2.实践研究

充分发挥备课组教师集体的智慧,提升教师把握教材、灵活处理教材的能力,有效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等教育资源,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行为,加强自我反思,及时总结经验,调整策略,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和个性发展。

3.沙龙研讨

不定期开展沙龙活动,坐而论道,头脑风暴,谈理论认识,谈实践困惑,谈解决策略,沟通交流,碰撞思想。

4.检查督促

在引领、倡导课题组成员按要求学习和实践的基础上,每月加以相应的检查,督促教师参与研究、积极研讨,创设浓郁的研究氛围,提高研究的实效。

 

2011.9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郑陆实验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天宁区郑陆镇季子路1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