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数学子课题依托总课题的引领,以数学课堂教学为研究主阵地,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来审视数学教学,把学生作为教育本体,激发师生教与学的原动力,优化课堂教学的生态环境,打造生态课堂,构建结构模式,优化技术细节,追求教学的和谐、智慧、高效,促进师生的生命成长。让教师进一步更新观念,提升数学教师的教育教学素养和学科素养,培养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以及正确的数学观,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养。
二、研究目标:
1.加强理论学习,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和专业素养。
2.探索新形势下的集体备课方式和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追求自然和谐的教学环境,让课堂灵动而智慧。
3.积累和开发课例,关注教学细节,归纳数学生态课堂练习课的结构模式。
三、研究内容
1.研究建构数学生态课堂的结构模式
研究不同教学内容、不同课型中,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引导学生经历过程,充分感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提高学习能力。“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大领域均有所涉及。尤其关注新授课和练习课。
2.研究改进课堂教学过程各环节、各要素的技术策略
每个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和衔接都需要讲究严密,课堂教学的组织,面对生成的及时调控,巩固和深化练习的开展,课堂总结等技术细节,都需要通过个人反思,真正实现高效教学。
3.研究课前学习、课后学习活动
低年级,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的逻辑起点,让导入谈话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中高年级,教师可以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做好新知的预习,提出预习要求,设置明确的预习题或相应的调查研究,并加强预习情况的检查反馈。课后可设计带有层次性和探究性的作业,设计个性化的练习,让学生进行选择性练习,体现“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并注重学生数学思维品质和科学探究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具体措施:
1.子课题组期初制定研究计划,年度末进行研究小结。
2.每月召开一次课题研讨会,组织各成员学习相关理论,交流学习心得。
3.每月组织两次研究课,在实践中加强课堂教学研讨,执教者撰写教学反思,其他成员进行评议。
4.课题组成员在平时的教学中针对研究目标和内容积极反思,每月撰写一篇案例式教学思考,总结得失,提升理念。
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