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标再研读 理论实践再提升
——记郑陆中心小学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再研读系列活动
2001年至2011年,历经整整10年,通过多次的实践到理论的过程,教育部完成了对数学课程标准的修订。为了进一步学习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以便有效地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郑陆中心小学数学教研组全体成员,重新对数学课程标准进行了研读,并理论联系实践,再次提升了全体数学老师对数学课程标准的认识以及践行新课标的能力。
课程标准再研读
在再研读中,我们进一步明确:“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改变,要求我们在普及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个性,不再用学习价值来衡量数学教育,尊重学生数学教育的过程,让学生有良好的数学教育,远胜于获取必需的数学来得更为重要;“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与人类的活动息息相关,特别是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一改变,使我们认识到数学已从“工具”变成了“科学”,突出了数学的广泛应用;“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这一改变,把原来侧重于评价学习过程转变为过程和结果并重,使的教学评价不再走极端;等等。
课堂教学再实践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有了数学组的集体理论学习,课题组的成员积极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努力在课堂教学中践行新课标的理念。
两节课堂教学受到了常州市教科院副院长潘小福的好评。潘院长这样评价周刚老师执教的《找规律》:教者能追求教学过程的价值,以问题解决展开知识教学;执教者富有教学素养,能以数学的眼光看待知识解决的过程。对于王姣老师执教的《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一课这样评价到:王老师作为年轻教师,富有灵气,课堂教学感觉好;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一定的难度,王老师作为年轻教师,第一次执教一年级,敢于挑战,具有优秀教师的潜质。
教育专家再引领
常州市教科院副院长潘小福老师,是省小学数学特级教师、省基础教育学科指导委员会专家、国标本小学数学教材编委,他对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的解读,引领全体郑小数学老师再次经历了实践到理论的提升。
潘院长建议我们学习新课标要有一些基础的理论背景和专业的理论,如要知道行为主义心理学、建构主义、人本主义心理学等等。其次,潘院长从几个阿拉伯数字开始,引领我们再次学习了新课标,如“四基”、“两能”、“两个关系”、“十个关键词”、“五个基本观点”等等。最后,潘院长就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向我们谈了几个观点:要确立课程的意识;要加强数学内容的研究;要加强课堂教学组织方式的创新;要了解数学教学的走向;等等。
理论到实践,实践再到理论。郑陆中心小学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再研读、再实践系列活动,将引领着全体郑小数学教师稳健地行走在新课改之路上。
(郑陆中心小学供稿 撰稿:郑小数学教研组 摄影:姚元静 李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