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数学生态课堂的思考与实践
南京市江宁区教育局教研室 詹明道
从80年代到90年代,我发现不少老师的数学教学,过分注重知识,忽视学生个性的张扬、生命的灵动,沉重的课业负担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针对这一现状我不得不反思:“怎样把外部压力和内部动机、社会规范和人的天性、情感与认知有机地统一起来,让教育既能使学生得到知识、智慧,又能健全人格,使学生的身心获得健康发展呢?”带着这个问题,我把孔子、苏格拉底、马克思、蔡元培、赫尔巴特、杜威、陶行知等关于教育的论述进行了比较,使我对教育的本质有了新的认识:“教育是知识、智慧、人格三者的统一,教育必须遵循生命、人性的自然。”作为教师应把对教育本质的理解,内化为理念,外化为教学行为,在此同时,我研读了南师大教授吴鼎福的专著《教育生态学》,其中的很多观点与我的思考不谋而合,触动了我研究生态课堂的想法。
为了探索数学生态课堂的研究路径,我再次学习了辨证唯物论、生态学理论,特别是通过对胡锦涛总书记科学发展观进一步的学习与理解,使我感到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是当务之急。从而坚定了我:“关注课堂生态,构建数学生态课堂”的决心,于是,我组建了精干的研究团队,以上元小学为基地,对数学生态课堂的含义、结构、生态场域、特点等的研究,取得了一些突破。研究组成员的多篇论文在省、市获奖或发表;用数学生态课堂教学理念设计的课,在省、市优质课评比中多次获得一等奖,其中《平均数》,还获得华东六省一市赛课的一等奖第一名。
研究课题被列为“江苏省规划课题”,其观点得到许多高校专家的认可与支持,外地的不少学校、老师也来到基地观摩、研讨。回顾这8年来研究实践的历程,我主要有以下的几点体会与思考:
1、对数学生态课堂含义的初步理解:
我们研究的数学生态课堂与一般数学课堂的最大不同点在于:数学生态课堂的起点不只是知识,而是知识、智慧、人格的三者统一;它的最终目标不只看学生的考试成绩,而是要取得数学素养和生命质量的整体提升。数学生态课堂把数学学习过程赋予了生命的意义,不只是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而是师生在本真自然的环境中体验感悟、心灵沟通、精神召唤、智慧对话、生命会晤,焕发生命活力的过程。如果我们用两个数学的名词来说明这两者的区别,一般的数学课堂好比是连接知识与成绩两点间的一条线段,而数学生态课堂则是一个以知识、智慧、人格为底面,以生命质量和数学素养的整体提升为顶面的圆柱形立体空间。
我们对于数学生态课堂含义的初步理解是:数学生态课堂是以生命教育与教育生态观为基础,以实现生命发展为价值追求,让师生在本真、自然、和谐的环境里富有个性地、自主地实现课程、师生、知识、社会多元多向多层次的互动;不断地开发潜能,开启智慧,创造自我,改善和发展生命,取得数学素养和生命质量整体提升的课堂。
2、数学生态课堂的结构:
课堂是一个生态系统,数学课堂教学是这个系统中的生命运动。数学课堂的学习内容和各种信息、能量,都在这个系统中的师生、生生之间传递、流动和深化。数学生态课堂是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的双重生态场。
自然生态的主要因素是指课堂教学的课堂空间和物质环境。
课堂空间主要指教室、座位编排、光线照明、温度、湿度、通风、噪音等所构成数学课堂教学的客观空间和师生知觉的主观空间。
物质环境主要指教学硬件、教学媒体和学习工具,如黑板、粉笔、多媒体网络、各种实验器材、教材、参考书、纸笔、电脑等。
文化生态,首先要理解文化的基本核心是经过历史的演变和选择而保留下来的观念,文化有人类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两种内涵。文化由下列体系组成:行为-作用体系、 价值-规范体系、语言-符号体系、信仰-观念体系、知识-技术体系。
数学课堂教学的文化生态因素是指师生、生生以及由此呈现出来的师与生、生与生、人与物、组与组的互动及教与学的活动方式。教材的知识结构及隐含的观念,师生、生生互动对话、演练展示、实验操作活动。以及师生的学科素养、人文精神、态度、情感、价值观等。
在自然生态与文化生态双重生态场中,各种因素的每个因子,既是场效应的接受者,又是场效应的影响者。我们研究数学生态课堂就是要使这两种生态场功能形成最佳组合,发挥最佳的场效应,使课堂这一生态体系中的主体因素——学生成为场效应的最大受益者。
3、数学生态课堂的价值取向:
数学生态课堂以实现生命价值为追求,以体验感悟为基础,以理解交往、多维互动、情智共生为途径,实现对生命的发展和超越。数学生态课堂是我们对数学教学的一种追求的,是对数学教育本质的回归。
4、数学生态课堂的特点:
数学生态课堂的特点可以用三个关键词来表达:本真自然、生命灵动、整体提升。
具体的说,就是求真求实、顺应自然、追求和谐;珍爱生命、动态生成、开启智慧;着眼整体、适度开放、有效提升。
(1)本真自然
数学生态课堂要追求本真,“本”是指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真”是指课堂教学的真实,同时也是指孩子的童真。“自然”就是指教师要积极创设民主的、自然的、生活的、自主的、情感的、趣味的数学学习环境,建立师生间朋友的和谐氛围,使学生在被吸引、被感动、被激励的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学习,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引领学生实现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对本真生命的超越。
(2)生命灵动
数学生态课堂非常注重发展思维,课堂教学不只是达到教学目标的活动过程,而是师生生命共同成长的过程。数学生态课堂教学中,师生应将整个生命投入到知识的建构与再创造中去。课堂教学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而且是师生共同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不仅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过程,而且是学生得到发展、形成健康人格的过程。数学生态课堂是灵动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师生的心灵相互沟通,思维彼此碰撞,智慧得到开启,生命自由生长。
(3)整体提升
“整体”是指数学生态课堂教学内容的生态化设计要体现整体性,要着眼“系统”,着眼生态圈,教学内容中的知识点、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要统一在知识境域这一整体中。“提升”是让师生不断地开发潜能,开启智慧,创造自我、改善和发展生命。
5、数学生态课堂倡导的教学方式
(1)营造环境,自然和谐
数学生态课堂的环境犹如一道自然亮丽的风景线,它的宽松、和谐,让人心台明净、心旷神怡,犹如一个充满关爱的大家庭,使人津津乐道、乐在其中。营造自然和谐的课堂生态环境可以从以下两点着手:
①构建良好的课堂物质环境,让师生清新舒适,流连忘返。
课堂物质环境是课堂活动赖以进行的物质基础,它以具体可感的形象作用于师生的感官,形成一种显性的“场境”,从生理和心理上给师生以影响。
数学生态课堂物质环境的设计理念要立足学生学习的最小压力和最大效率。比如,教室内物体的颜色、教室的采光以及座位的编排方式等要符合健康心理学的要求;温度、噪音、课堂教学设施等则要符合工程心理学的要求。使课堂成为充满着人情味的良性物质空间,温馨的家园,师生能以充沛、饱满的情绪共同投入学习活动。
②营造良好课堂精神环境,让师生情心通融,沉醉其间。
课堂精神环境是学习活动赖以发生的心理背景,通常是由师生双方在学习活动中的情感、心境等因素交织而形成的一种氛围,不仅要使课堂成为平等、民主、宽容的心灵家园,充满安全、信任、愉悦的情感流向,而且要让课堂形成自由、认同、欣赏的舆论环境。
(2)体验感悟,内化融合
体验感悟是主体与对象的融合,是对象被主体摄入精神世界的一种独特方式,体验感悟到的知识可以内化于生命之中,融合为生命的一部分。在体验感悟中使学生生命的意识被唤醒,生命的潜能被激活,产生一种从未有过的感动和认知需要,产生尝试和自主探索的冲动,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对知识意义的建构,在对数学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中享受生命的愉悦,形成高层次的“高峰’体验。
(3)顺其自然,因势利导
数学教育必须遵循生命、人性的自然,因此,教师的引导也就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顺其自然,因势利导,要做到:“引”而有序,“导”而有度,“悟”而有助。
①引而有序。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基础不够丰富,学习时间有限等问题,学生的自主探究、自主发展应该是在教师适度而有序的引领下进行,这样的体验和感悟才能螺旋上升,课堂教学的目标达成度才能高效。
②导而有度。儿童个体在互动中的体验感悟有时是零星的、发散的、浅层次的,这就需要教师的“导”,需要强调的是:教师的“导”要适时、适度。“导”得过早,学生的体验不够深刻;“导”得过迟,会因最佳时间的丧失,而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导”得过多,包办代替,扼杀了学生创造的灵性,进入替蝶破茧的误区;“导”得过少,会使部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够透彻,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数学生态课堂要求教师能在吃透两头的基础上,抓住时机恰到好处的精心点拨。
③悟而有助。如果说教的关键在于把握引导的“度”,那么学的关键就在于 “悟”,因为只有学生感悟到的知识才能内化到生命之中,融合为生命的一部分。但是在学习中,由于学生已有经验的不足,对研究目标缺乏深刻的认识,研究的步骤也欠科学、细致等原因,学生的操作交流,有时是低效的,有些结论可能还是错误的,这就需要老师及时的帮助,教师适时恰当的“助”能使学生的思维克服一个个障碍,不断从已有发展区向最近发展区,向潜在发展区发展,不断获得进步和成功的喜悦。
(4)多维互动 ,焕发活力
教学过程是师生为实现教学目标,围绕教学内容,通过对话、沟通、合作,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的教学活动。在这里,师生是一个复合主体,实践活动的交往过程蕴含了“主——客”“主——主”双重交往的有机统一。在这种交往互动中,师生都是独立平等的主体,只有价值的平等,没有高低、强弱、大小之分。多维互动是生态课堂知识探索,情感交流的主要活动方式。
互动的进程是:①通过开放式问题情境活动,学生联系自己的知识、经验、预习所获得的信息,在活动中开发“原始资源”;②在教师初步汇集的基础上通过交流互动生成新的资源即生成性资源;③通过对生成性资源的开发利用,师生再度归纳集合形成深层次、高层次的资源,使学生健康的人格、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得到统一和谐的发展。
互动的层次是:①人与生活资源的互动——让生命贴近、感悟、融入现实生活;②人与人的互动——让生命在合作、沟通、体验中情智共生;③人与已有知识经验的互动——让生命激活、吸纳、运用知识经验
互动交流的形式有:自主倾诉式交流、复述式交流、体验感悟交流、争辩式交流、大组总结式交流等。
数学生态课堂中的多维互动,情智共生意味着教与学的统一,师生分享彼此的思想经验,交流彼此的体验感悟,互相启发,互相促进。对学生而言,预示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萌发,享受着学习的乐趣与成功,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对教师而言,互动赋予其工作新的乐趣、新的价值、新的成就,生命获得新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