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生态论》第四章是“课堂生态的基本规律”。论及“探寻课堂生态规律的基本立场”和“课堂生态规律的主要内容”。
在“主要内容”中提及“课堂生态的外部制约性规律”:课堂生态的发展依赖于外部环境提供的物质基础、信息资源和精神指引。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等宏观因素从整体上制约着课堂生态的形态。学校所处的社区条件、学校的办学水平、物质基础以及学校文化等深刻影响着课堂生态。课堂生态的外部制约性因素具有层次性和差异性。层次性可用同心圆模式表示,以课堂为内心圆向外推,依次是学校、学区和社会三个不同的外围圆,离圆心距离越远,其对课堂的影响程度相对越小。
这些,似乎都不难理解。课堂、教学是实实在在的,并非生在真空,必然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而最具有影响的当然就是学校的文化,文化的内涵比较广泛,即可以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几乎可以涵盖学校的一切硬件和管理、活动等软件。教师异校交流,进入一所新的学校,通过仔细观察和感受,必然能体会到其与之前所在学校的差异。这种差异并非用好与坏能直接表述的,而是全方位的体现。有学校的环境设施,有制定的规章制度,有和谐或复杂的人际关系,有扎实的校本教研,有丰富的学生活动,这些外在的和内在的差异,经过时间的积淀,就形成了学校之间的不同文化。当你不能改变现状之时,就只能逐渐适应它,逐渐融入这个团队,接受这些学校文化。
在“主要内容”中还谈及“课堂生态的教师主导性规律”:教师的信念、态度、专业发展水平,确立了教育教学水平的标杆,也决定了课堂生态的性质和特点。教师的教学信念决定着他们的教学行为,从而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课堂环境。教师的教学信念影响着他们对学生的认识和期待,从而以教师期望效应的方式改变着学生,也改变着自身。
诚然,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但真正决定课堂教学的却是教师。教师可以通过精心的课前准备和教学设计,课堂上热情洋溢,不断鼓励学生,让课堂精彩纷呈;也可能因为准备的不够充分,教学情绪的低落,过多的责怪学生,而呈现出死气沉沉、效率低下的课堂。这就是教师对教育教学的信念、态度和个人专业水平的影响。你敬业爱生,你孜孜以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通过努力,必然能提升教学水平,必然能展现预设与生成齐飞的课堂。你厌恶学生,你出工不出力,必将误人子弟,展现遗憾的课堂。
所以,课堂生态呼唤有教育理想和教育追求的教师,呼唤认真勤恳、精益求精的教师团队。
2012.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