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网络环境下数学教学效益的策略研究》学习札记
新的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现代信息技术应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变得有意义和富有挑战性,使他们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学习中去。"这些要求是中学数学科积极开展基于网络环境教学探索的重要依据。教育专家认为:新世纪数学教学改革的出路是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一、网络环境是数学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孵化器" 。
网络环境为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提供了一个高起点、高效率、大容量的操作平台。
1、高起点。
因为网络教学提供了让学生自主安排学习的内容、时间、地点和进度的功能,能将学生课堂内外的学习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同时网络教学还能很好地帮助教师构造愉快和谐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发现问题和规律,探索新的知识。因此,网络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方式方法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是新世纪数学教学与世界接轨的新起点。
2、高效率 。
一方面,网络教学能提供较好的师生交互和及时反馈,有效地实现教师对学生的监控和个别化辅导,满足学生个性差异;另一方面,网络环境下,同级同科教师之间可以实现教学信息资源共享,避免重复性的简单劳动,因而能减轻教师的工作强度,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效果。
3、大容量。
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本质上是学科课程与网络资源的整合。网络资源浩如烟海,恰当地利用网络中的数学教学资源,能丰富数学课堂教学,扩充知识容量,开阔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网络环境下制约数学教学的"五大瓶颈"。
1、教师的素质不高。
在电脑技术层面:不少数学教师目前对电脑的掌握还停留在会打字、会制表的水平上。电脑技术的落后常常导致这些教师在课堂上操作不顺畅,各种教学软件间的配合与切换混乱、生硬,课件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呈现效果单调乏味,一些最需要电脑辅助的较抽象的教学内容,往往因技术问题该动的动不了,该停的停不住,重点的内容不能实现反复播放等等,因而发挥不出网络环境固有的长处。
在教育科研层面:当前,多数数学教师的科研意识还不够浓,缺乏开展教育科研的经验,既不善于利用网络环境的优势,搜集、加工和整合网络教育教学资源,又不善于正确指导学生用好网络;既不善于研究和解决在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又不善于从网络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和教训。
2、学生的电脑技术参差不齐。
在网络环境的下,网络班学生的电脑技术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属于"零起点",但也有一些学生的电脑操作水平达到甚至超过了教师的水平。电脑操作熟练的同学很快就能领会课堂中的内容,而操作不熟练的学生常常因技术问题拖慢或中断学习进程,影响学习效果。技术落后的同学常常不能在网上准确找到自己所需的数学学科资源,不能迅速判断筛选有用的信息,更难将这些信息重组利用。
3、适用的数学教学软件馈乏。
一方面,网上有关教育资源的网站和主页如雨后春笋,各种数学教学资源更是不计其数,但其中真正适合自己学生的实际,能达到较好效果的并不多。另一方面,数学教师由于技术和时间的原因不可能经常性地开发课件,即便花时费力地开发出的课件效果也不一定好。而一些在网络教学方面先行一步的学校又出于门户之见,不把他们已经开发好的系列数学资源与大家共享。因此,缺乏适用的数学教学软件支持的网络教学有些举步维艰。
4、经济支持脱节。
有不少学校在网络班建设的过程中,由于规划不当或前期硬件建设投入大,后续支持资金严重不足,无力添购新的教学软件,无力支付上网费用,导致先进的设备经常闲置,造成"有机用不上,有网不敢上"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学科教学的网络环境名存实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