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年级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
教学并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一个理念问题,课堂改革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在于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要让学生会学、学会,实现学习效益的最大化。学生自主学习越来越被领导和一线老师们所重视并积极尝试。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建构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的学习过程本身应该是主动的,受本身的兴趣、意志、方法和习惯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本学期,我校加大了学生自主学习课堂研究的力度,以自主学习为题开展一个系列的沙龙活动,第二次以自主学习的习惯为主题。
一位名人说: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据调查,对于90%的学生来说,学习的好坏,智力因素只占20%,非智力因素占80%。在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这些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又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这里强调了显性的习惯,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相当的阅读本领,数学的自主学习离不开自主阅读,显性的习惯有保证阅读的时间、按时完成阅读内容、及时记录收获与困惑、在书本上圈圈画画等等。
除了这些之外,我认为阅读数学课本还应养成以下的一些阅读的习惯,这些习惯包涵了阅读的方法和引发的思考,坚持这样的阅读会有效地提高学习的效率,提高自主阅读的能力,能主动地获取数学知识等。(1)清楚阅读的主要内容。阅读完课本上的某些内容后,要思考这部分主要阐述的是什么内容,并试着用关键词来表达。比如在《认识小数》这一章节,第一课的主要内容是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第二课是数位和计数单位,第三课是小数的性质等等。清楚了阅读的主要内容,就可以沿着这些关键词进行细细的研读,更好地理解和思考知识的概念和内涵,可以深度地把握相关的知识;(2)填好书上的“空白”。课本和课外读本不一样,它有许多“空白”的地方,这些地方或蕴含一些思路、或是对教学内容的概括、或是阅读过程中的提示等等。比如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中的表格,学生填写的顺序就是蕴含着学生的思考过程,这个思考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厘清平行四边形和转化成长方形之间的联系,清楚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由来,而让学生填写字母公式,则是对这节课的概括,在阅读剪拼过程中让学生思考“都是沿着什么剪的”是一种提示,让学生们都深度思考,得出要转化成长方形必须沿着高剪;(3)对“疑惑”要有自己的思考。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背景、经验都是不同的,阅读过程中产生的困惑也是不同的,但养成对“疑惑”要有自己的思考这个习惯是值得培养的。比如,“整数和分数相乘”这一节有先约分再计算的内容,学生们往往会问:为什么可以先约分?如果对这一点进行思考的话,就可能有下面的收获:分子上5×3中,5和3都是分子的因数,分母10中也有因数5、2、1、10,分子和分母相同的因数有5,所以可以先约分再计算。
培养习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老师平时似潺潺流水般的引导,需要老师想守护婴儿般的呵护,需要老师长期的思考和积累培养的方法,需要老师的长期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