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生态课堂的再思考
学习《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的十大变化后,我们发现数学课堂正要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枯燥无味的数学课成为生动有趣的生态课堂,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环境的研究对于教师是一种心灵的洗礼,对学生是一种质的飞跃。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生态的数学课堂教学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和谐发展。教师不仅是用“脑”去探究教材,更要用“心”去爱护学生;学生不仅是用“脑”去学习知识,更是用“心”去体会生活,用整个身心去感受、探究和体验,让孩子们在数学的课堂上,少一点束缚,多一些自由;少一点自卑,多一些勇气。
我们人类生活的世界是一个由自然条件、社会条件、精神现象、生理现象、心理现象和环境因素相互依存的世界,是以人的个体发展为主线的。反思传统教育,最大的缺陷就是遗忘了生命,遗忘了具体的人,遗忘了日常生活里生命幸福与否的现实状态。现在的课堂教学,因单纯强调知识、技能而忽视了学生作为生命个体本身的情感需求;因过于强调学习结果而忽视了教育过程的真实价值;因片面追求机械统一的教学目标而忽视了学生丰富的个体差异。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最可珍贵的好奇心、想象力、独特性、创造力在受教育的过程中日渐流失,生命也由此失去了光彩。这些,无不是教育的遗憾和悲哀。
经过对生态课堂的学习和实践,我对“生态”的理解更加明晰,明白了课堂的天然和谐才是“生态”:老师面带微笑,学生充满乐观,满怀激情,娓娓道来,浑然一体,没有做作,没有勉强,充满朝气,争先恐后,尽情抒发,展示才华,满怀着对未来的向往、对知识的渴望。
1.生态课堂是一种绿色课堂,作为教师应当转变观念,尊重学生的各种权力,课堂上充分给学生自由表达和展示的空间,随时允许学生质疑和辩论,还要允许学生偶尔的错误和越轨行为。
2.生态课堂,要改变教师的课堂行走方式,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设计出切合实际的学案,成为学生交流学习的导师,变关注知识为关注每一个个体生命的成长。
3.生态课堂,要改变课堂活动的样态,允许一人为师与生生为师共存、一问一答与七嘴八舌共存、在课堂座位排列上允许整齐与多元组合共存。
构建生态课堂,是我们所有教师的责任,我们有责任通过师生主体“和谐共长”,让每一个个体生命健康发展,我们要努力使课堂成为学生享受成长快乐的幸福乐园;成为师生共同成长和学习共同体的精神家园,那时的课堂就是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