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生态的建设,除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还离不开营造优美的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可分为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外部环境是指存在于教学主题之外的影响教学的一起 可能因素,如班级人数的多少、教室的环境布置、阳光的重组与否等。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表明,班级规模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班级集体的大小会影响成员间的情感联系。集体越大,情感纽带的力量就越弱,每个学生并不感到其他同学都是很亲切的,少数同学逐渐被冷落。班内学生越多,学生间的个别差异就越大,难免发生争论,产生厉害冲突,甚至形成破坏力量,因而统一认识就比较困难。班级集体的大小也会影响交往模式。班级越大,成员间相互交往的频率就越低,相互间的连接就越少,建立规范也会越困难,学生不太容易接受集体的任务。
另外,班级桌椅的排列也是影响继续为效果的因素之一。课桌椅的排列方式有以下几种。传统的课桌椅排列——“秧田型”、马蹄型、马蹄组合型、圆型作为排列这几种。然而,我校平时的课堂和课桌椅的排放,一般都是最为普通的“秧田型”。这种排列方式中,就座于中间考前的学生与教师和其他同学之间的互动较多,就座于旁并侧且靠后的学生参与互动较少,除此外的学生参与互动的可能性介于前两者之间。但这种形式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听教师讲解,交流与沟通是单向的,而缺少双向互动性。当然,在一些公开课上,我们的桌椅会做出相应的调整。如班队活动时,一般采取马蹄型的较多,这样便于交流展示。在一些“小组合作”比较凸显的数学课堂,我们会组织学生以四人小组或六人小组为单位入座。这样便于小组内的互动,无论是相互观察,校对练习,互相说听等,都比较适合。
所以,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方式,有时需要对学生的课桌椅作些变动,这样也许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好地营造生态课堂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