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强调学生是一个个具有思想、意识、情感、欲望、需求以及各种能力的活生生的人。以学生发展为本,其核心成分应该是通过最优的现代课堂教学设计和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的各种潜能都能得到有效的开发,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最有效的发展,实现教学与发展的真正统一。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体现以下四种要求。第一,要面向全体学生。无论是“优等生”还是“后进生”,都应受到关爱。第二,要面向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即关注的不只是学生对“双基”的理解和掌握,还有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和提升。第三,发展学生的个性。美国心理学家H·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为促进学生具有自身特征的个性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第四,学生的发展还应当是在自己原有基础上的一种可持续发展,这种发展与学生以后的成长(或终身学习)有着共同的外延,其效果应逐渐在学生以后的成长过程中显现。
教育应当以人为本,课堂理当以生为本。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在设计教案时,就既需要充分解读教材,认识教材例题和习题的设计意图,把握知识的逻辑起点,同时,还需要尽可能地了解学生的现实起点和已有水平。苏教版教材的编写中,考虑知识的螺旋式上升,让一些内容分散在不同的年级中,如“分数的认识”,从最初二年级的初步认识,到三年级的再次认识,再到五年级的分数的意义。时间跨度长,学生对已学内容会淡忘,教学前,就需要组织简单的复习,或再现以前的教材,唤起学生的记忆。所以,“以生为本”才能更加客观地组织学生开展有意义的探究和实践,才能学得更加扎实高效,这样的课堂才可能是讲究教师、学生和教材等各系统平衡的生态课堂。
2014.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