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目中的生态课堂
理想的生态课堂应该“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我心目中的生态课堂应该是:
一、愉悦的课堂氛围
1.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要求师生的人格平等。课堂上,教师应该给与持不同意见的学生发表自己对学习的见解的机会,应该鼓励学生就学习中的不同见解展开探讨甚至争论。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少一点教育者的威严,多一点慈母般的温和;少一点公共场合的批评指责,多一点两人世界的情感交流。其次要求教师能够理解、宽容学生。教师要能走进学生的心里,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学生的需求和期望。蹲下来听一听学生的意见,问一问学生的感受,容他们辩解,给他们理解和改正的时间和机会。
2.浓浓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精心设计导语,“点燃”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进行中,教师可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或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着手,创设问题情境;也可向学生提供必要的线索和信息,留出更大的余地让学生充分的想象,进行推测和预料;亦可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打破时空的限制,展现宏大与细微。总之,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意识。
二、满足学生成功的内在需要
学生都有成功的需要,一旦这种需要得到满足,他们就会以愉快的情绪进行学习。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设法满足学生的这种内在心理需要。一个人只有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自信心才会增强,其个性才能和谐发展。
1、留给学生充足思考的时间与空间。“问答”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教师在提出问题之后,给与学生充足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定会有所提高。等待学生回答问题是有意义的。等待可以促使学生真正地思考问题,教师应尽可能多等待几秒。当然,应用这种技能,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反应。假如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学生表现出一无所知的茫然表情,就不需要等待。因为,这种情况下的等待,学生反倒惊慌。只有当学生表现出真正在思考问题时,教师需要等待较长的时间。大量成功的课堂实践昭示我们:真正精彩的课堂往往不源自急于功成的有心栽花;相反,润物细无声的细致耐心与大象无形的从容调控,却常常能给我们带来不可言说的和谐与欣喜。若等待较长时间还是不能正确回答,则需要教师耐心的启发,让学生自己获得正确的答案。
2、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课堂教学既不能让学生有望而生畏之感,又不能让学生有不动脑筋就能轻易答出的懈怠。要让学生感到“三分生,七分熟,跳一跳,摘得到”。课堂教学中适度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积极的思维,促使学生通过努力取得成果,学生才能感到由衷的喜悦,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保持学习的兴趣。小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基础时期,其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教师通过“传道、授业、解惑”引导并促进着学生的认知发展和价值观及态度的形成,过大的学习压力不利于学生保持健康的情绪和心态,容易产生心理障碍。这将直接导致他们产生强迫感、自卑感、懊丧、忧郁、对生活兴趣减退、缺乏学习愿望、悲观等不良的心理障碍。不利于学生和谐个性的成长。
总之,生态课堂一要“活”——方法灵活,学生思维活跃,课堂开放;二要“实”——该落实的知识、方法、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都能落实。在这里,只有智慧与智慧的碰撞,心灵与心灵的交融;在这里,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每一个人都能拥有自己的尊严,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自己生命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