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课堂学习心得
课堂是一个特殊的生态系统,各个元素之间相互渗透、、融合、共生存。从新课程理念来看,课堂应体现以人为本,要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学生的发展。本人认为,判断是否是数学生态课堂的关键是看这一课堂教师的教育教学是否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是否尊重教育教学规律的本真课堂。也就是,数学生态课堂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尊重教育教学规律的本真课堂。
遵循学生的认知律,最核心的就是要遵循循序渐进、先易后难的原则。就数学学科而言,同个知识点,在新授课中,主要将概念或定理及公式的最核心的要义让学生掌握和理解,通过必要的基础练习让学生巩固,进而理解概念或定理及公式的最核心要义。在单元复习中,逐步加深和拓展概念和练习,在期中和期末复习课中,通过前后知识的联系,拓宽不同概念、定理或公式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让学生对概念、公式和定理得到进一步的理解。不同的阶段,同一知识点的练习有着不同难度,作业和考试应有梯度。特别是新授课中,教师要控制教学内容,不能求全,更不能求难。但当前绝大多数教育教学是通过统考统批,学校、家庭到学生个人都面对考试分数这一现实问题。无形中分数让教师尽可能地要多讲、讲全面、讲难题;练多、练全、练难。从短期的教学效果来看,讲多、讲全、讲难和练多、练全、练难这种高投入确实可以取得一定的效果。但从生态课堂看,这种拔苗助长的教育教学行为,会让作为生态个体的学生的学习负担不断加大,身心受到摧残,更可怕的是让学失去了本该属于自已的学习乐趣,摧残和扼杀了学生学习的创新能力!
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就是要求教师要遵循学生循序渐近的认识规律,更重要的一点是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实施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各自的收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作为教学生态个体的学生在诸多方面存在个体差异。过去的“满堂灌” 教学和统一的作业布置,却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以相同的教学方式对待每一个学生,这样的教学只能使少数学生得到发展和提升,却使很多学生失去兴趣和信心。所以,教师要树立“尊重差异,追求个性,宽容另类” 的观念,要承认并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如他们的不同的成就感,学习能力倾向、学习方式、兴趣爰好及生活经验等方面;根据学生不同需要进行多样化的教学,如师生对话、学生之间讨论、学生活动等,要尊重学生在讨论问题、回答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不同认知水平和认知方式。问题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等都要尽可能让学生都积极参与,提出各自解决问题的策略或方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一句话,教师不越位、不越权,让教育教学因学生的主动和灵感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