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式统计表》集体备课说课稿
今天我们集体备课的题目是《复式统计表》。
《复式统计表》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十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复式统计表。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简单统计表,能根据收集的数据正确填写并分析单式统计表。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学习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方法,另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发展统计观念。
教材安排了一道例题,例1是以五年级4个兴趣小组的活动为情境,并给出每个兴趣小组的男女生人数的统计表,引导学生在单式统计表的基础上,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会填写复式统计表且能对统计表作简单的分析。练一练帮助学生体会复式统计表中每一届的数据竖着排列的变化。而练习二十中的第1,2题主要让学生巩固对复式统计表的认识,体会用复式统计表描述数据的方式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变化。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的分析,考虑到五年级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以及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制订了如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使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教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及教材,结合学生的基础,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根据相关数据填写、分析统计表。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正确的统计方法。
接着,我谈谈本节课的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我将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得他们能够积极自主地,充满自信地学习数学。
为了使学生能够掌握这部分的知识,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通过动手实践和动脑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下面,我来说说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本节课大致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需求。
首先由询问学生参加过哪些兴趣小组啊?引入青云小学五年级的同学们在课余时间也参加了兴趣小组,我们一起看看!从图中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填完4张表后,抛出问题,现在老师有几个问题想问问大家:4个兴趣小组男生共有( )人,女生共有( )人,4个组一共有( )人,( )组的男生最多,( )组的女生最少。
你能很快回答哪个问题?你是怎么知道的?看了几张表?
(产生心理需求)这样看表感觉怎样?很不方便,怎么办?
引出学生想:把四张合编成一张表。
二、合作探索,初步了解复式统计表。
这一环节我将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第一层次:自主、合作探索
1、合并统计表。
怎么合呢?生:把四张表格竖着放……
2、完善统计表。
表的名称不对,四个表的名称应该合成一个:“青云小学五年级兴趣小组活动人数统计表”。
性别、合计、男、女这些都重复了
每行的数据是哪个组的分不清了。可以在人数那一栏分别写上四个兴趣小组的名称,那样就清楚了。
用四个兴趣小组的名称替换“人数”那“人数”这个栏目该放哪?“人数”是指哪些内容?(中间大片内容)
3、认识表头。
师:“性别”是对哪一行内容的概括?下面第一竖栏是四个兴趣小组名称,可以用“组别”来概括。“性别”“人数”“组别”分别概括了表中第一横栏、当中数据和第一竖栏的内容。我们可以把这三个放在一起(板书:表头)放在第一格,称它为表头。
4、增加合计、总计。
这样横着的表示性别,竖着的表示组别,当中的表示人数。合编成一张表后,就很容易计算出四个兴趣小组的总人数,就是“总计”。
让学生说说“合计数”是怎样算出来的?总计数呢?还可以怎样计算?如果两种算得总计数不一样,说明什么问题?
5、写上制表日期。
告诉学生统计表完成后,还应该写上制表日期。
第二层次:揭题
刚才我们把这4张有联系的单式统计表合并成了一张统计表,你觉得这张统计表该叫什么名称?学生讨论后揭题。(板书课题:复式统计表)
第三层次: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特点
通过观察、比较、小结得出复式统计表的特点:可以统计多个项目
作用:信息丰富,便于比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在探究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体会复式统计表的结构,感受合并成复式统计表的需要。
三、巩固练习,深化对复式统计表的认识。
为了进一步认识复式统计表,我安排了如下的练习:
练一练主要是要求学生把整理好的中国体育代表团在第25-28届奥运会上获得奖牌数据填写到统计表中,适当提醒学生每一届的数据是竖着排列的,让学生感受复式统计表的变化,灵活变通的解决问题。
追问:从上面的统计表中你还能了解些什么?今年伦敦奥运会我国的体育代表团共夺得了多少奖牌吗?(38金27银22铜)你能畅想一下2016年巴西里约热内卢奥运会我国将获得的奖牌数吗?
练习二十的第1题要求学生把整理好的数据填入统计表中并且分析数据,提高了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概括的能力。并且要求学生收集数据合成统计表,使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过程,增强统计的观念,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第2题引导学生填完表后,说一说这个复式统计表和前面的复式统计表有什么区别,体会用复式统计表描述数据的方式是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变化。
2、练习二十第2题:你们坐过飞机吗?知道飞机场有多大吗?现在让我们一起随老师去参观一下我国几个民用机场的情况吧。
讨论:这张统计表与前面填写的统计表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表中没有“合计”、“总计”?(长、宽与面积无法合计,总计不同机场的长、宽、面积也没有意义。)
指出:统计表需不需要合计或总计,这要根据实际需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统计表的形式是可以变化的。
通过统计活动,不仅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了复式统计表,体会复式统计表是描述数据的重要方法之一,而且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实用价值。
四、课堂总结,内化对复式统计表的认识。
课结束前,让学生说一说本节课有哪一些收获?
通过总结,既可以巩固本节课的内容,加深印象,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的能力。
最后、拓展练习,强化对复式统计表的认识。
选择你比较感兴趣的一个生活问题进行调查并制成一张统计表,要求让同学
看懂,并能根据统计的数据提出一些自己的建议。(看时间)
五年级学生人数统计表
五(2)班学生饮食情况统计表(蔬菜、鱼类、肉类、豆制品)
五(2)班学生喜欢球类情况统计表(乒乓球、羽毛球、足球、篮球)
五(2)班同学家庭电话拥有情况统计表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说课内容。
2012.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