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让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一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让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会填写复式统计表,并对复式统计表作简单的分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课前,老师了解到了我们班有许多同学参加了学校的兴趣活动小组。谁来说说你参加的是什么兴趣小组?(我参加的是书法兴趣小组……)
2、今天,老师带来了青云小学五年级四个兴趣小组的活动图片,我们来看看是什么兴趣小组。
从这些图片中你能获得关于这些小组的哪些信息呢?(航模组男生8人,女生6人……)
3、为了能清楚反映出各组人数,我们可以把这些数据填入统计表中。这里就有四张统计表。你能把这些数据填入这四张统计表中吗?
学生独立填写。
填得快的同学请仔细核对数据,以免出错。
谁来汇报一下你填的数据?
学生汇报。
4、请大家观察这四张统计表,从中能知道航模组男生有多少人?(8人)美术组一共有多少人?(10人)
那哪个组男生最多?(航模小组)你知道这四个组男生一共有多少人?(指名2至3人回答)。
这四个组一共有多少人?指名学生回答(2到3名)
计算方便吗?引导学生思考有必要把四个小组的人数合并在一张统计表里。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那你觉得合并后的这张统计表应该反映出哪些信息呢?(指四张表)小组之间讨论一下!指名回答。
学生尝试合并表格。小组研究表格的合理性,并展示合并的表格。评比后出示复式统计表,提问学生看到了什么不同之处。
学生自由回答。
2、同学们对这张统计表有了一定的认识。对于这一格(师指)同学们还认识得不够清楚。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一格称为统计表的“表头”。(板书“表头”)
这个表头被分成了几个部分?(3个)
“性别”是对哪一行内容的概括?(对第一行内容的概括)
“组别”是对哪一栏内容的概括?(对第一竖栏内容的概括)
那么“人数”指的又是哪些内容?(表格中填的数据)
3、对于这张空表格,你还有什么地方不清楚吗?(没有了)
好,接下来我们就来填数据。
请同学们拿出表格二,填写数据。学生填写。
展示学生的作业,并提问每一栏的合计数和总计数是怎样算出来的。
4、问:这里的“总、合计”一格(总计一行与合计一列相交叉的一格)里的数是怎样算出来的呢?表示什么意思?
还可以怎样算呢?结果怎样?表示什么意思?
重点指出:这一格最好最后计算,用这两种方法可以验证填写的数据和计算是否准确。接下来学生检验。
嗯,同学们都能把数据正确地填入表格中了,最后我们不要忘记日期。这张统计表就填写完整了。
5、现在,看看这张统计表,你能不能很快回答老师刚才提出的问题了呢?(随机提问)
教师提问。
这张统计表与前面四张统计表比较,有什么不同?
(反映各小组的整体情况;便于比较。)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6、前面的几张统计表我们把它们叫做单式统计表,那么你觉得这张统计表叫做什么比较合适呢?(复式统计表)
这样的统计表就叫做“复式统计表”(板贴课题)
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复式统计表。
三、实践提高、巩固新知:
1、练习“练一练”:
谈话:复式统计表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实在竞技体育中也往往会用到复式统计表。简介我国2008年、2012年奥运会获奖牌的有关情况。(出示课件)
拿出表格三,独立填写这张统计表。
展示学生作业。
2、练习二十第1题和第2题:学生独立填写。
第1题第(3)题课堂统计后填写。第2题引导学生为什么没有“合计”与“总计”一栏。
四、学以致用、实践拓展:
刚才,我们举了一些例子,确实复式统计表在生活中有广泛的运用。接下来,老师想了解一下今年的圣诞节同学们想收到什么样的礼物?(问2到3名学生)
如果老师想了解全班同学收到礼物的情况,你说该怎么办呢,我一个一个问吗?(可以调查,统计一下)
下面我们就来调查与统计。
学生填表
从上面的统计表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五、小结反思、回顾新知: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复式统计表”,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