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四年级上册第56、57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实际问题中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
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感受“策略”
师:同学们一定听过《田忌赛马》的故事吧!田忌一开始怎么比?后来田忌的朋友孙膑帮他想出了什么好办法?
师:你们佩服孙膑吗?
师:人们把这么巧妙的办法叫做策略。(板书:策略)其实,在日常生活和数学学习中,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常常也需要运用各种策略。(板书:解决问题的)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运用策略来解决一些问题吧。
二、解决问题,初步体验“策略”
(一)学习列表整理
1、老师带同学们一起去参观小芳家的植物园吧。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小黑板。
(1)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3行桃树、8行杏树、4行梨树,桃树每行7棵,杏树每行6棵,梨树每行5棵)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联想到哪些问题?
指名学生回答。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
2、题目中的信息比较多,怎样才能看得更清楚呢?
同桌讨论,小组说一说。
老师今天给大家介绍一种新的方法,列表整理信息。(板书)
出示表格。
|
|
|
|
|
|
桃树的信息填在哪一列?
第二列填什么信息?为什么要先填桃树的信息?
桃树 |
梨树 |
3行 |
4行 |
每行7棵 |
每行5棵 |
你觉得列表整理信息有什么好处?
有利于发现数量间的关系,有利于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
列表之后,怎么做?(板书:分析数量关系)
根据第一列,可以先求什么?(板书:从条件入手)
通过刚才的讨论和分析,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3×7=21(棵) 4×5=20(棵)
综合算式:3×7+4×5
谈话:刚才他是我们根据表格从条件入手。如果从问题出发,可以怎么想呢?
板书:从问题入手。
3、小结: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采用了哪两种思路?谁愿意说一说。
4、你会不会对计算的结果进行检验呢。
你能用这样的方法解决其他问题吗?
5、出示:想一想求杏树比梨树多多少棵,该怎样解答?
你能把题中有用的条件和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让大家看得更清楚吗?自己动手在作业纸一上试一试。可以横着列,也可以竖着列。)
老师也整理了一个表格。(小黑板出示表格)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表格,表中的这些信息是怎样排列的?(可以引导学生横着、竖着观察)
揭示:像这样把题中的有用信息用表格整理好,叫“列表整理”。
6、小结:我们在解答这类题时,可以先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列表整理,再根据表格理清思路,最后列式解答。你能用这样的方法解答其他问题吗?
三、练习拓展
下面我们就运用学到的策略来解决一些问题。
1、练一练:第58页第1题。
指名读题。
列表整理相关信息。指名两人板演。集体评讲。
2、练一练:第58页第2题。
指名读题。
列表整理相关信息。指名一人板演。集体评讲。
四、全课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那你有哪些收获呢?在题中的条件和问题比较多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用列表的方法来分类整理有关信息。分析数量关系时我们可以从已知条件想起也可以从所求问题想起,弄清应该先求什么,这样才能既快又正确地解决问题。
五、课堂作业 练习九第1、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