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陆中心小学建设生态课堂教学评价表
姓名 |
陆晓艳 |
学科 |
数学 |
班级 |
五(3) | ||||
时间 |
2012.3.28 |
课题 |
找规律 | ||||||
评价内容 |
评分 | ||||||||
目标与内容 20 |
1.教学目标符合课程标准、切合学生实际,表述恰当、清晰、完整。 |
5 |
5 | ||||||
2.教学内容难易适度,正确合理,科学有效。 |
5 |
5 | |||||||
3.详略处理得当,突出重点难点。 |
5 |
5 | |||||||
4.选择有意义的教学材料,善于利用来自学生和社会生活的课程资源。 |
5 |
5 | |||||||
过程与方法 50 |
1.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结构体现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
10 |
10 | ||||||
2.精心设计和灵活组织学生开展有意义的阅读文本、问题探究、实践操作等自主学习活动,能有效激发学生思考、互动。 |
10 |
9 | |||||||
3.为学生的学习、探究、实践活动提供有意义的示范、帮助和方法指导。 |
10 |
9 | |||||||
4.善于激励学生质疑提问,善于及时处理动态生成资源。 |
10 |
10 | |||||||
5.教师讲授时间尽量减少,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交流、展示的时间得到充分保证。 |
5 |
4 | |||||||
6.合理应用音像设备、实验器材、信息技术等教学辅助手段。 |
5 |
5 | |||||||
管理与评价 20 |
1.创设和谐、融洽、欢快、自然的学习氛围,善于激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发言交流。 |
10 |
10 | ||||||
2.规范学习行为,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
5 |
4 | |||||||
3.能从知识技能、学习态度、学习结果等多维度进行评价。评价方式灵活多样,语言富有激励性和启发性,对学生充满期待。 |
5 |
5 | |||||||
效果 10 |
1.学生积极参与,思维活跃,发言热烈。 |
5 |
5 | ||||||
2.较好达成认知目标,且有助于学生能力发展和情感培育。能引发继续学习的意愿。 |
5 |
4 | |||||||
总体评价
|
陆晓艳老师的课堂明快流畅,有效率、有激情,给人如沐春风的感觉。 如何帮助学生建立并理解规律的数学关系模型,提高学生抽象思维水平,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陆老师的课堂中学生将人民币用数进行编号,通过“符号化”,抽象成框数字问题,将一个现实问题转换成数学问题,这正是数学建模的第一步——模型准备。 陆老师在课堂上有效引导学生建构数据排列、再框出相关的数的解决问题的模型。引导学生将“一共有几种不同的拿法”这样一个生活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初步实现了横向数学化学习过程。教师引导学生从每次框两个数,三个数,n个数至用字母式子抽象出这一规律数学关系模型,促进学生符号认知的生成,促进学生学习向纵向数学化过程发展,使学生对这一规律理解从具体走向抽象。 每次框两个数时,陆老师放手让学生探索,用笔框一框、圈一圈、连一连,找到多少种不同的拿法,但实质都是用一一列举的思路解决问题。教学的落脚点是引导学生有序思考,不重复、不遗漏地通过枚举,找到问题的答案。此时,学生朦胧中感觉,框法有多少种,正好与框内的第一个数相同,渗透“对应”思想和“整体思想”。通过观察、交流中渗透并强化了一一对应的思想,丰富了对规律的体验。而后教师又回归到用“平移”的方法组织学生进行验证,加深学生对这一规律的体验。这样学生就在“受困—解困”中充分感受规律的发生过程。 建构生态课堂,坚持以人为本,优化环境,追求生命共生、多样化发展,实现课堂教学良性动态的平衡发展,陆老师的课堂上始终坚持这一点,使课堂建设遵循生命化过程。
|
得 分 |
95 | ||||||
等 第 |
优 | ||||||||
观察评价人 |
须敏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