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陆中心小学教师评课记录
执教者姓名 |
周刚 |
班 级 |
四(4) |
学 科 |
数学 |
执教内容 |
三角形的认识 |
时 间 |
2013.3.8 | ||
评 课 | |||||
1、眼、手、脑、耳、嘴并用,掌握三角形概念 枯燥的说教和直白的呈现三角形并告诉学生三角形有三个顶点、三条边、三个角,是由三条线段首尾相连围成的,这样的教学只能使学生脑海里有一个三角形的形象,不能真正的掌握三角形的概念,到运用的时候就会错误百出,经不起考察。本课通过找一找、做一做、看一看、说一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眼、手、耳、脑、嘴,在静态和动态结合中观察认识三角形及其特征,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 2、从生活中来,回归到生活中去 荷兰数学家弗莱登塔尔说过:“数学教育必须面向社会现实,必须联系日常生活实际,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从客观实际现象找出数学问题,以及把具体材料经过组织而走向高一级水平的能力”。在他看来,数学的根源是常识,人们通过自己的实践进行数学学习。他还说:“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与其说学习数学,不如说学习数学化。” 如:课件呈现生活场景图片,并要求学生从图中找出三角形;学生用手边的工具“围”“拉”“拼”成三角形;课堂练习第3题:说说为什么中间的那条路最近…………这些设置加深了学生对本课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能力。 3、合作交流、动手操作,探究三角形三边关系 教师细致的安排和清楚的要求为学生有效的小组合作探究奠定了基础,《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课通过学生初步合作探究顺利的归纳出“两条边之和大于第三条边的关系”,这比直接给出这个关系更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提升,也为提练出“两条短边之和一定大于长边的关系”提供了实践的依据,也使学生学会了辨证的看问题,提高了学生活学活用知识的能力。 本节课教学过程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又注意每个小环节的处理。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课堂氛围民主、和谐,真正体现了课堂教学的生态美。 评课人:陆建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