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认识》评课
再听沈惠民老师上的《圆的认识》数学课。这节课以学生为主体,开展自主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学生为主,开展自主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充分交还给学生。
圆是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也是最简单的曲线图形,这节课要让学生了解圆的概念以及直径半径等的概念,所以这是一节概念教学课。我们知道,学生对圆已经有了相当的认识,他们的学习不可能是零起点,所以我们的教学也不能是“零起点”, 我们的教学要以学生为本,正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沈老师先出示自学思考题:先任意画一个圆,把它剪下来,再画一画、比一比、折一折,想想:1、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2、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呢?3、同一个圆的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4、圆是轴对成图形吗?有几条对称轴?围绕以上问题,学生展开自主研究,然后小组合作交流,最后全班交流研究结果。在这方面沈老师没有绑住孩子的手脚,束缚学生的思维,而是以学生的起点为教学起点,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尝试、验证等活动加深对圆的认识。在探究知识这一环节中教师主要通过让学生折一折、量一量、指一指、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索,分组交流,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和展开探究活动的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发现新知,学生学习的过程是感知的过程,是体验的过程,是感悟的过程,学生在感知、体验、感悟中发现新知,掌握新知根据教材的特点。
另外,本节课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启用生活中的素材开展数学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建构等等方面教师都比较注重,也取得了相应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