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老师执教的这一节有关生态课堂的课题研究课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了自然和谐,互动自主,整体开放发展的理念。
1、教学目标明确:观察物体,从不同位置观察,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使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后面、侧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同时通过学生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创新意识。而且,围绕学习难点,设计有效地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2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本节课给学生提供了直观的、形象的学习材料,注重了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体验观察的方法。比如,猜猜看(自己的教室,美丽的学校校门):判断是从正面,还是从后面拍摄的。让每个学生结合实景观察图片,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时,形状是不一样的;通过玩手中的玩具并猜出看到的是玩具的那一面,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物体正面、后面和侧面的理解。同时组织学生有序的从不同方向观察玩具,把所看到的和周围的同学说一说,站在什么位置看到了玩具的哪一个面。这几个操作活动,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民主作风,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探索、交流、合作空间。
3、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如课开始让学生看动画《盲人摸象》,激发兴趣,并启发学生明白要正确辨认出物体,应观察全面。再如:分小组通过观察,让学生进一步体验站在不同位置,所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这些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玩中不知不觉学会了知识,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