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教者姓名 |
范建忠 |
班 级 |
六(3) |
学 科 |
数学 |
执教内容 |
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 |
时 间 |
2014.3.27 | ||
评 课 | |||||
范主任精心设计教案,制作精美的课件,执教了一堂数学生态课。 1.教师关注策略 范老师利用课前谈话,让学生回顾以前学习过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帮助学生在整理和回顾中,让这些策略形成一个体系,因为这些都可以看作是数学思想方法,而很多时候一些策略是要综合运用的。在“观察与思考”环节,学生提到割、移等词时,老师及时引导至规范的数学语言——“分割”“平移”“旋转”等,随后揭示课题“转化”。在图形的转化中,帮助学生小结出“形变面积不变”、“形变周长不变”等,但没必要一一板书出来。并引导归纳出“复杂→简单”“新知→旧知”等转化的几种情况。同时,还根据具体练习题,让学生知道“数可以画图”来表示,其实这就是典型的“数形结合”帮助学生建立模型,深化策略。 2.学生思维活跃 课堂上,学生在老师的组织和引领下,思维的火花不断迸发,发言大胆而热烈。从课始的两幅图,学生都能想到用巧妙的分割移动等方法,来比较出它们的大小。接着引导学生回顾以前曾经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过哪些问题,学生在同桌和全班交流中,教师步步引领,不断拓宽学生的思路,从几何图形到数的计算,思维灵动,进一步深化和归纳“转化”的策略。在计算三个大小不同半圆的周长围成的图形时,学生也是方法多多。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的面积,最后一道难题,教师让学生先汇报结果,再说想法,三个不同的答案,引发深度思考和思维的碰撞,最后得出正确的结果。 3.师生智慧对碰 课堂上师生互动的天地,教师智慧的设计和引导,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感和智慧,呈现出教学的精彩。教者在课件中运用 “追忆往事”、“小试身手”、“足智多谋”、“火眼金睛”、“神机妙算”等各环节的小标题,新颖独特富有智慧,不断激发学生的智慧。一系列的追问恰到好处,追问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深入。如老师追问了“在方格图上为什么不数格子”,看似多此一举,实则有深意——追求更为方便简洁的策略。再如“计算1/2+1/4+1/8+1/16”,学生答“通分”,老师接着再加上“1/32+1/64+1/128+1/256”,逼着学生去思考更优的办法,问题的解决,策略的理解和把握就尽在不言中了。 总之,这节课充满生机和活力,关注学生的生命生成。 评课者:周 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