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陆中心小学教师评课记录
执教者姓名 |
羌春霞 |
班 级 |
五(1) |
学 科 |
数学 |
执教内容 |
组合图形的面积 |
时 间 |
2014.9.23 | ||
评 课 | |||||
该知识是在学习几种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后学习的内容,羌老师组织学生在探究中理解方法,是一节高效的数学生态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复习回顾作好铺垫 组合图形即由简单图形组合而成,它的面积是在学习完基本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课始,羌老师出示一组长方形等五种基本图形,让学生说说面积计算公式,随后出示第二组有相应长度的平面图形,让学生直接口答面积计算算式和结果,学生对答如流,应用熟练,口算能力不错。当然,如果就利用第一组说面积公式的图形,添加条件更为便捷。 2.组织探究循序渐进 出示例题后,让同学们想一想,说一说,可以怎样求它的面积。学生有的分成正方形和梯形,有的分成长方形和三角形。随后让学生“在图上表示思考过程,试着做一做”。教师巡视,采集典型的做法,用实物投影呈现交流,提醒用虚线划分。并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在图上标出有关数据”等细致的做法,及时发现亮点评价,三种不同的分法和正确算法都出现了,很全面。同时也呈现了错误的分法,提示这样不能计算其面积。如果计算三角形或梯形的面积时,提醒学生为了便于计算,有时可以先除以2再乘另一个数就更棒了。为了探究“添补”的方法,让学生或改正或再次探究其他方法,居然真的有学生想到补一块成长方形。如果没有学生想到呢,是否可以汉字的“凸”和“凹”来暗示?也许这样会更加分明! 3. 归纳方法精准深刻 根据解决例题的不同策略,“以怎样求组合图形的面积?”引导学生归纳出“把组合图形通过割补的方法转化成规则图形,分割用加法,添补用减法”,“一般用虚线”,“不能分割成不能求面积的图形”等,思维深刻而全面。但老师评价时,说了句“有时用实线,一般为三步”,显得欠妥。之后的“练一练”习题比较简单,学生思维活跃,方法多而全,计算准确率高。作为数学教师,理答简洁清晰,但最好还要追求理答的多样性、鼓励性和引领性,让课堂更加充满魅力。 评课者:周 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