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陆中心小学生态课堂案例评析
执教者 |
刘方圆 |
年 级 |
一年级 |
学 科 |
数学 | |
执教内容 |
得数是8的加法和8减几 |
时 间 |
2014.10.29 | |||
评课主题:课堂生态性的体现 |
评课人 |
牟晨娣 | ||||
《得数是8的加法和8减几》这部分内容学习的是得数是8的加法与8减几。通过学习,学生能正确计算得数是8的加法和8减几的减法,这个要求比较简单。让学生在一图二式的基础上学习看一图写出四个算式,两个加法和两个减法,理解图中四个算式的真正含义是本堂课的难点。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在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加减法之间的联系。现从以下几方面为刘老师这堂课谈谈我的看法。 一.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本节课重点是看一幅图能写出四个算式,难点是初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相互联系 。 在例1教学中,刘老师首先出示第一情境图,在观察思考:这些小朋友们可以分成哪两部分?各有几个人呢?情境图预设可能出现岸上与河中,男生与女生等多种种情况,但学生在说出第一种后,紧接着老师追问说图意,然后让学生填写书本。其他情况就忽略了,这样节约了时间,但不利于学生思维拓展。提高了正确率,但错误少,指点也相应减少,还有学生根本没弄明白三个数量间的关系。 学生根据一图列出四个算式进行比较,先让学生观察两个加法算式,发现得数相同,只是前而的两个数交换了位置,然后观察两个减法算式,发现都是8减几,只不过等于号两个数交换了位置。最后让学生观察这四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发现每个算式都是由有8,3,5三个数组成,8是指一个有8个人,5是指5个男同学,3是指3女同学。刘老师在两两比较上做的很好,但四式结合,理解“两部分数合成总数,总数中去掉一部分剩下另一部分”这一点上挖得还不够深,低年级小朋友不妨跟老师做做手势说说,加深理解,从而发现一图四式之间的关系。 在教学试一试时,不必像例1那么具体而详细,可直接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说一说图的意思,直接列出四道算式。 二.利用四道算式之间的关系,正确计算。 学生在练习列式时,有的孩子在掰手指,有点孩子算得很慢。可以请写的快的同学回答,在提问:你怎么算的这么快?因为这四道算式有关系,用的都是一样的三个数。后面学生在计算时就好一点了。最后多余的时间,可让学生有次序的理理今日所学,读一读,记一记,让学困生也能进一步跟上节奏。 本节课是数是8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其实我们知道很多小朋友在家中已进行了相类似的练习,但我们也发现这些练习侧重于算法而忽视算理的理解,因此我认为本节课仍旧应把重点放在学生理解算理上。正确认识加减法的含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