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生态课堂
武进区郑陆中心小学 陆建英
刚一听到“生态课堂”四个字,我就问自己,什么是生态课堂?通过学习了有关生态课堂的文章,再结合聆听了名师的课,以及自己的课堂实践,心中豁然开朗。下面就谈一下我的粗浅认识。
1、精彩于知识教学之外。教给学生正确完整的知识技能,是每一位老师课堂上的基本要求与第一要务。作为普通老师,却往往将之作为唯一要求,这也是我们数学课堂“无趣”成因之一。就如吃饭,若吃饱为第一要求,将菜式单一无趣。学习如吃饭,色香味俱全,则让人欲罢不能,爱上学习。名师们的课堂就是让课里课外的参与者受到这样精神诱惑而不愿停的飘香课堂。一是为关注于学生的真实体验。体验数学源于生活,体验数学源于自己身边,体验数学知识的产生、发展、检验、创新。让学生在数学中自由的呼吸,给学生在数学中自由的畅想。因为体验,所以感受深刻;因为体验,所以主动探索;因为体验,所以内心参与积极思考;因为体验,所以发现创造奇思妙想;因为体验,数学原来真有如此魅力。二是关注学生的思维形成。听到了,忘记了;看到了,记住了;做过了,理解了。让学生真正做数学,在做中暴露学生的思维,通过解释、对比、优化,通过学生的思维自主发现知识,形成能力。三是用数学思想引领教学。教给学生什么,不仅是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数学素养,是数学思想与数学意识及至于数学情怀与人生哲理。知识可以忘记,素质伴随终身。著名数学史学家克莱因说:“数学是一种精神,一种理性的精神。”只有真正理解数学的内在价值、本质含义,才能把儿童吸引到数学的世界之中,只有真正理解了数学,教师的教育理念才能得以升华,才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无穷魅力,从而享受到数学学习的快乐。因此,一堂数学课能打动人的并不仅仅是教师的教学艺术,课堂中所蕴含理念、思想、内涵更能打动听者的心。
2、技进于道。生本、体验、智慧、发展、愉悦等等,名师课堂魅力无穷。每每观摩大师课堂,总希望能达到大师之境,于是乎总有尝试冲动。观察课上的一言一行,照搬于自身,却总是效果不佳甚至于完全失败。反思之,技不熟,安可进乎道?大师的课堂,是随性的课堂,是对于课堂的一种超然驾驭。这源于对教材的深刻把握,对于教学之技的娴熟与本质理解,更是源于对自己教学理念的追求。课堂之上,不见其媒体的层层推进,不见其语言的层层诱导,不感其引导学生进入老师预想角色的焦灼心态。有的,是对学生安静的等待,是学生说错时鼓励的笑容,是对学生由衷的欣赏。课堂上是难以发现其具体设计思路与步骤的。似乎他们就是在与学生平等简单的聊天,不经意间,学生发现了数学知识,推动了数学课堂的进程。似慢实快,了无痕迹。这就是大师的数学教学,没有刻意推进的引导,没有咄咄逼人的问题,没有强塞硬灌的告知,也没有反复练习的煎熬。于不知不觉中感受快乐、受到尊重、体验生活问题的解决,顺便,掌握了一些自己发现的数学知识。
3、爱是基点。因为爱,所以尊重、信任,所以能期待、宽容。教育即生长。生长是需要关爱的,是需要时间的。名师的课堂让人感动,感动于其对学生的等待鼓励,感动其于对学生错误的理解宽容,感动其于对每一位学生的关切。这些,都源于爱,源于对学生的爱,对数学教育的爱。因为感受到老师的爱,学生愿意参与课堂,愿意积极发言,愿意展现自我。因为在此时,他是平等的,是温暖的,是有自我存在价值的,所以,课堂的学生精彩发言不断,智慧火花四溅。这样的场景让我汗颜。我们的课堂相对来说,应该是比较功利的,或者说是狭隘的。在课堂上,简单追求让学生掌握知识,成为了课堂顽疾。我们无法等待,不愿等待,我们爱着自己的课堂目标,忽视了数学教学的本质追求:学生的发展。把爱转到学生上,我们也将成就生态课堂。让我们也形成一切的教都服务学生的学的教学观;形成学生是课堂最重要的教学资源的学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