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意义》系列专题活动感悟
姓名 |
黄丽英 |
时间 |
2013年3月 |
执教年级和班级 |
六(4) |
活 动 感 悟 |
《认识分数》分为三部分教学,在三年级上册学生认识了把一个东西、一个图形平均分后,可以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在三年级下册,学生又学习了把若干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进行平均分,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也就是求一些东西的几分之一是多少的这些分数的再认识,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是组织学生在具体的事物平分情境中,感受和体悟分数的形成过程和所表示的实际含义,能结合具体的情境表述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形象地建构对分数的初步认识。五年级下册主要引导学生抽象出单位“1”的概念,概括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单位。 我校三位老师分别执教了三节课,羌小霞老师借二(3)班执教三年级上册的《认识分数》,陆建英老师执教三年级下册《认识分数》,范建忠老师执教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数学教研组全体成员从听课到讨论,参与了全过程。听了他们的三节课,我沉浸在三位老师精心准备的课中,领略着他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着他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体会着他们对学生的密切关注。三位老师都以自己的特色诠释着数学课堂中生命的对话,展示着自己的教学风格。演绎着自己对数学的理解,他们在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同时,也让我学到了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下面几点是我在观摩过程中的感受: 感受一:激发学习兴趣,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 三节课都能注重有效情境的创设,呈现出追求朴实、讲求实效的风格,体现出浓浓的数学味。如羌小霞老师创设小新去秋游的情境,从分4个苹果到分2瓶矿泉水,到分半个蛋糕,从而引入“二分之一”,教师非常重视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状态引入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与欲望,使学生主动地观察、实践、猜测、交流等数学活动。并且令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使课堂教学很顺利达到预期的效果。 感受二:重视操作体验,提升理性思维。 三位数学老师都特别重视让学生特别重视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实现对数学知识的再创造。如陆建英老师“从1、2、4、6……等桃的不同个数的平均分表示出了相同的分数二分之一”到“相同的桃分给不同的猴子,表示出不同的分数”,再到“拓展对一个整体几分之一的认识”,让学生在操作中加深了对分数的认识,层次非常清楚。陆老师以独具匠心的设计、细腻灵活的诱导,精致大气的课件,将学生推上了自主学习的舞台,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感受三:巧妙利用多媒体突破知识难点,把握重点。 三位教师能依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说一说、画一画、分一分等活动,让学生活动起来,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建立对分数的认识,真正体现了“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这一基本理念。三位教师设计了合理有效的多媒体课件,将学习中的重点、难点用图片、动画等形象手法帮助解决,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分数的意义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怎样让学生理解单位“ 总之,我觉得三位教师的课堂是有效的课堂,他们能针对不同的学生都有相应的教学策略,对学生能够区别对待,能在有效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效果。他们的教学也给了我很多启示,如何对教学策略的把握,对课堂如何充满睿智,是我教学的永恒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