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英语子课题以课程改革为指导,以总课题研究目标为方向,立足本校教育教学实践,调查分析课堂教学现状,分析原因,以形成英语子课题方案为契机,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积极参与生态课堂的研究之中。现将有关工作小结如下:
一、开展理论学习,加强理论储备。
英语子课题成员每月读1-3篇有关教育生态学方面的理论文章,撰写心得。通过专家引领、同伴相互研讨、校本培训等形式了解生态课堂教学的前沿信息,提高研究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课题组认真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理论,除了在课题网站推荐优秀教育杂志、书籍、优秀教育教学文章外,还特意购买并组织学习《课堂生态论——和谐与创造》。加深对生态课堂本质的理解,并逐步将理论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丰富精神底蕴。
二、参与主题沙龙,提高理论认识。
10月12日下午,全体英语子课题教师参加了郑陆中心小学“做智慧教师,打造生态课堂”主题沙龙活动。活动由蔡红老师主持。伴随着轻快柔和的乐曲,大家以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为凭借,从阅读这个角度切入,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畅谈了感悟。
沈波老师作了题为《儿歌领航英语乐途》的主题发言。她在发言中说道:“生态课堂”是人本主义的课堂,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人的发展为第一要务的教学情境,是一种珍视“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教育氛围。教师在教学中要顺应孩子的天性,让孩子在语言的实践中不知不觉的习得语言。沈老师在整个三年级学年度总计创作儿歌二十一首,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英语教师们纷纷表示,在教学中将以生态课堂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以孩子喜闻乐见的形式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谋求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更优化。
三、着手调查研究,把握生态现状。
1.开展问卷调查。问题是研究的起点。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英语子课题组结合本学科特点,通过观察、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了解学校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不足,形成具体翔实的调查报告。通过对小学生英语课堂教学的调查,我们发现我校学生大多对英语课堂教学比较有兴趣,学生对教师的讲解和同学的发言能认真听讲,并对教师在课堂中设置的各种教学活动较为积极参与。这说明我们的教师也能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这是可喜的。
但是在调查中我们也不难发现,我们的学生对英语的学习还不够主动,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情况核对学习方法上还停留在“多听多练”、缺乏钻研和创新精神。教师在创设课余英语氛围方面做得不够全面和深入,流于形式导致了学生知识面的狭隘,以及教师比较重视应试教学,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我们英语组的子课题就是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生态课堂的技术细节来进一步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如何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是成了我们教师目前需要改变的状况。
2.开展课堂观摩,探讨交流心得。
围绕研究专题,英语子课题组的全体成员,都围绕自己对生态课堂的理解,呈现了多堂精彩观摩课,展示研究思想的落实过程。
其中黄华老师执教了6A unit2 Ben’s birthday一课的复习课。黄老师是武进区首批小学英语教师,教学风格稳健老辣,点拨疑难不着痕迹,课堂教学颇具大家风范。她执教的Unit 2 Ben’s birthday综合版块教学亮点颇多,是年轻教师学习的范例。
而青年教师张丽花老师执教的Unit 7 after school A板块阅读教学,也从生态课堂的理论出发,张老师对教材的理解愈加深化,对文本的处理能力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对课堂教学的组织和把握也更成熟和老练。就细节闻言,每一个环节的处理都可窥见教者的匠心独运,语言的输入无论是教师的组织语言、评价语言和过渡语言,还是让学生可见的书面语言,都经过了教者的挑选和设计,可以说张老师对技术细节的处理非常到位。
四、及时总结反思,形成研究方案。
综合本学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我们课题组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总结,积累经验,反思不足,适时调整研究方向,以达到科学研究,有效研究的目标,最后形成了英语子课题的研究方案。
英语子课题重在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技术细节,在教学中技巧地处理课堂教学的某些环节和情节,在充分预设的基础上,以技术细节的改善,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促进语言和思维发展的教学活动中。本课题研究的出发点是以新课程的理论为依据,通过无数的课堂教学技术细节的研究来重建我们的课堂。课堂教学技术细节很多,本课题始终围绕着是不是对学生的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有效来展开的研究,侧重抓住一些重要的、关键的技术细节去关注和突破。针对目前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把握技术细节:
(1)充分预设细节,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各个学习层次的学生参与活动的有效性;
(2)善于发现生成细节,灵活把握生成细节,在课堂教学中把细节作为教学资源来开发,妥善地处理好;
(3)关注学生行为细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倾听习惯、合作习惯、交流习惯和书写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