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构建生态课堂的理性思考
-----生态课堂小结
常州市武进区郑陆中心小学 汪菊芬
实施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后续发展的主渠道是课堂。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是围绕着课堂展开的。课堂才是我们师生生命时间和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育理想的坚韧而执着的追求,对课堂有效教学理念的正确而又前瞻地把握,对课堂教与学状态的关注,决定了师生生存的质量、发展的质量。减负增效的关键是课堂,重视人文素质的熏陶的关键是课堂,师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课堂。
生态,《辞海》上解释为:自然环境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生存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建立的动态平衡关系。
什么是生态课堂?生态课堂是人本主义的课堂,是一种关注学生良好的习惯养成、关注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情境,是一种珍视“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教育氛围。
课堂应是本真的,课堂应是有机的,课堂应是生态的。只要我们如“润如酥”的“春雨”,像云海观日地等待,多一份高瞻远瞩,少一份急功近利,让师生的主体性能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我们就能构建一种新的教育情境,构建一种焕发出师生可持续发展动力的教育生态。坚持做到这样,我们就构建了生态课堂。
生态课堂更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与学习习惯的习得。生态课堂回归本真,崇尚自主,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更能体现学生学习意义的建构。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自由表达与展示,激发学生思维活力,让学生乐学、爱学、会学。它为学生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奠定了基础。
生态课堂,更注重创设民主宽容的教学氛围。它充满“爱意”,充满着浓郁的师生情、同学情。师生、生生间彼此影响、彼此包容。生态理论认为,人的智力不是在个体的脑子里,而是人脑和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在生态课堂中,面对学生的失败和错误,教师和同学能给以谅解和宽容。学生生活在相互信任、相互赏识、相互宽容的自由宽松的教学氛围中,敢于表达、乐于表达、善于表达。
生态课堂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魏书生 老师有一篇文章《坚信自己有巨大的潜能》,提出了人的潜能犹如矿藏,是巨大的,关键是许多人都没有发挥出来。而自信心是发挥潜能的最重要的精神品质。生态课堂追求本真,教师充分肯定学生的努力程度以及取得的点滴进步,学生在互勉、互助、互进的氛围中展示自我,能不断激发自信心。学生的自信心越强,自主学习的倾向也就越强。
在构建小学英语生态课堂时,我们一定要把握好最小量规律。
依据生态学的观点。科学家在研究了各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的影响后发现,当一种植物所需要的某种营养物质,降低到该种植物最小需要量以下的时候, 这种营养物质就会限制该种植物的生长,这被人们称为最小量(Minimum)定律。同样,这种最小量定律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也明显地存在着。
首先是教学内容。2001年1月,教育部刊发了《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和《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两个条文。笔者结合近几年小学英语教学的经验,认为小学英语的教学内容应该严格按照上述两个条例展开,即主要包括:数字、颜色、时间、天气、食品、服装、玩具、动植物等。然而随着小学生英语学习时间的增加和年级的提升,以上教学内容在不同年级中,学生已获得了大量、充分的学习机会,如果仍局限于这一教学内容的“最小量”,小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就会降低,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大打折扣。此时,需要我们英语教师运用创造性思维,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和不同年级段学生的差异性,不断拓展教学内容,在开发课程资源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
其次是教学方法。教育部的条例中明确指明,小学英语教学采用“听、做、说、唱、玩、演” 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达,侧重提高小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和初步用英语进行听、说、唱、演的能力。在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上述方式在低年级中能够得到良好的运用,但是到了小学五六年级时,这些教学方式则到了其“最小量”的界点,此时就需要英语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学生个体差异性,创造性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实施课程与教学,提升学生的英语素质。
再次,是师生互动。师生互动并不仅仅是教师提问和学生回答这一表象形式,而是牵涉到复杂的心理学、公共关系学、文化学等多方面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情绪变化会对小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一堂好课,教师的心情必然是良好的,教师精神焕发地走上讲台,以精炼简洁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比喻、丰富切实的例证、工整适量的板书讲授课堂内容;学生则能聚精会神地聆听教师讲课,开动脑筋认真思考、踊跃发言、大胆回答问题。当老师有檄情的时候,学生就开始喜欢老师、喜欢课堂,学习效率自然提高;相反,如果敦师的精神面情绪状态开始低于正常状态的“最小量” 时,即当教师精神萎靡或者带着满肚子的怨气走到课堂,或把个人不满情绪迁移于学生,必然会使学生的精神状态陷入低谷,甚至产生抵触和逆反情绪,其教学效果肯定不好。
由于整体性是生态课堂的最基本特征,因此, “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等整体关联形成的“高效课堂” 目标,就像一只由许多块木板箍成的木桶,决定木桶装多少水的是最短的那块木板的高度。所以,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密切关注可能出现的不足,即找出上述这些教学元素中的那块最短的木板并加长,为打造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生态课堂,构建了和谐共振的良好情境和氛围。在生态课堂中,学生主体性得以凸现,个性得心张显,主动学习的习惯得以养成。课堂为学生提供一个温馨的学习园地,营造一个激发思维、放飞想象的平台。学生在生态课堂中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