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教授的是一堂英语新授课,内容是PEP三年级上册Unit 1 B部分的Let’s learn.重点词汇是teacher, student.并能在真实的语境中灵活运用Come in./ I’m sorry./ It’s OK. 这一课的词汇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有所接触,句型较少也比较简短,因此,我把C部分的故事教学也安排在这一课时来解决。故事描述了Zoom和Zip两位小朋友想玩扮演老师的游戏,但是为了谁来当老师的问题而争执不休。聪明的Zip让Zoom来读一张写有“I’m the student.”的卡片,不知情的Zoom果然上当,大声读出了这个句子。结果Zip通过自己的才智如愿以偿地 成为了 老师。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在2个班级的上课都如我的预期一样顺利,要求扮演Zoom的小朋友心甘情愿地上当,读出卡片上的句子。因为故事本身也比较生动有趣,学生表演得非常投入。有了这2个班级的效果,我轻松地迈入了第三个班级的教室。前面的环节顺利地过去了,给学生5分钟左右的自由表演时间后,我请一对程度比较好的同学到前面来示范表演:
A: Hello!B. Let’s play school. Teacher and student.
B: Great! I’m tall. I’m the teacher.
A: I’m short, but I’m smart.(学生把课文里的故事内容作了相应修改,运用了一对反义词tall –short )I’m the teacher.
B: I’m the teacher.
A: I’m the teacher. Wait a minuet.(A 写了一张有I am the student.的卡片对B说) Can you read this?
B: No! I can’t.
听到B同学的这个回答,其他学生一脸惊讶。因为B同学要回答Yes.才能够符合故事发展的需要。我回过神来,B同学想 成为 老师,因此他故意说他不会读这句话。A同学也是迟疑了几秒钟,但是他让这个故事继续进行了下去。他说:“Ha-ha! You see! You can’t read it. You’re the student. I can read it. I’m the teacher.”
我不禁为A同学的机智而赞叹。无论B同学读还是不读卡片上的句子,A都保证了让自己担当老师的角色,一个字说来:妙!A同学理所当然地用自己的雄辩争取到了老师的角色,我对他的这个创意进行了高度的肯定。然后我把前面所学的句型也加进来,B同学只得扮演迟到的学生,A同学扮演老师,把Come in./ I’m sorry./ It’s OK.这些句型进行拓展,加入了May I come in? I’m sorry. I’m late. Go back to your seat.成为一个全新的故事。果然,在A同学的启发下,其余的几组同学在表演的时候也有采用这个新的结尾方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