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课堂中学生的权利
生态课堂强调以生为本,主张在课堂的生态场中,学生能在大量的自主自由地活动中得到提升,包括成绩、智慧和为人处事的品格。具体来讲,课堂上学生要有以下权利:
1、自由表达和展示的权利。
课堂本来时属于学生的,但长期以来对教师主导作用的误读,教师在课堂上成为一锤定音的权威,教科书成为烫了金的圣经,课堂教学追求标准化,学生的思维被严重固化,课堂成为“复制——粘贴”的简单操作“车间”。而生态课堂从解放学生思维入手,尊重学生的话语权,把认知和思想权交还给学生,正如加拿大教育家范梅南所说的“教与学理解其中一个因素就是具备洞察儿童内心世界的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点,承认必须能够以一种开放性的让人感到温暖的方式来聆听孩子们的倾诉”,在“开放”和“温暖”的话语环境中,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与生活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让思维激烈碰撞,让观点充分表达,让个性完全释放,课堂生态因子充分活跃起来,实现学生们“兵教兵”、“兵练兵”,达到最后的“兵强兵”的自主学习目的。
2、随时制宜和争辩的权利。
传统课堂讲究秩序与规范,教学流程环环相扣,师生问答先后有序,教学过程就是完成知识从教师、教材向学生的“搬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习以被动接受、验证训练为主。生态课堂试图重新建立“课堂秩序”,遵循由学生到教室的原则,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大胆假设、积极求证、交流合作、创新生成,课堂上不断质疑,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始终保持对话渠道的畅通,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不断挑战知识和思维的高度。
3、自选内容和安排活动的权利。
传统课堂往往以教师和教材为起点,以学生熟练掌握教材内容和无限接近教师或教学设计者的意图为理想归宿,教学目标与结果追求整齐划一。在生态课堂中,学生成为了学习的起点和终点,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知情况成为课堂活动的切入点,教学是为满足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心理需求并引导学生不断向更高的目标探究,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意识的介入,使教学内容因学生的个性差异而呈现出不
同的层次,整个教学过程充满了选择与生成。生态课堂允许学生走出自己不感兴趣的或者已经学会的知识,重新选择自己的学习内容,有时甚至可以走出教室去阅览室自由阅读。
4、偶尔出错和“越轨”的权利。
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把学生当作产品来加工,是不允许学生出错的。一旦有错,就会被“秀丽”。生态课堂重视学生的体验,尽力回避教师简单的告知和演示,尊重学生,尊重人权,尊重学习规律,主张学生进行探究、质疑和求证,允许学生在尝试错误或失败之后不断进步,“教师应该考虑其学生可能采取与自己不同的观察角度,敏于感受并欣赏这种差异”。
5、自我评价和同伴互评的权利。
传统的课堂教学,老师把持着“生杀予夺”的大权,评价如同教师手中的“魔杖”。而生态课堂的真正主持者是学习的主体——学生自己,课堂突出了学生的学习活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学习过程会更多地呈现在同伴和教师面前,同伴之间随时可以进行评价。在小组学习中,多元评价构成了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可以学生自评,也可以同伴互评、小组互评;可以主动选择评价对象,也可以接受小组或全班同学检测。
这些权利落实到位了,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地位就得到了保证,学生主体角色真正回归,课堂就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主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