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生态课堂模式探索
著名教育家卢梭说过:教育必须顺着自然——也就是顺其天性而为,否则必然产生本性断伤的结果。“生态的课堂”为师生发展而教,为师生发展而学,以创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养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的习惯,培养学生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责任心,造就张扬的个性、开放的思想、创新的品质。生态课堂的主体和主人都是学生,因而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不是老师展示演讲的大讲堂。生态课堂讲究学习的快慢有序,张弛有度,而不是视学生如发条,拼命地上紧和一味地加压。生态课堂是一种把学生、教师、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评价和学习环境看成一个教学的生态系统。只有把教与学看作一个师生交互作用的动态系统,教师和学生的生命实体才能在良好的条件下自然、和谐、自由地生长,并以此构建整体、多样、和谐、可持续发展的课堂模式。
一、营造和谐氛围。
教师和学生是两个平等的生态要素,两者应该是建立在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和谐关系上。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学习的引导者、潜能的开发者,要做到以教导学,以教促学,以教助学,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达到互动、交流、合作的目的。
二、 以一系列的任务提高课堂的互动性。
建构主义提出互动的教学方式,强调新概念的形成是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建构起来的;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参与的过程;课堂教学过程既是教师引导学习者学习的过程,也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通过多种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展开互动,促进学生自得自悟。运用交流、讨论、小结、报告等方法,让学生展示自己小组的学习成果。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理解运用知识,完成技能和知识的建构。 这样,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营造了良好的创新氛围,从而进入一种人境融合的最佳的创新状态。学生融入情境之中,而情境也因学生的加入变活了,学生全身心地投入,使情境成为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最佳土壤。
三、活用教材,巧用教材,使课堂活起来。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材不单是知识的载体,教师更不能片面地“以本为本”、“以教材为中心”,而应该把教材作为帮助学生全面发展的载体。每位教师都应当成为教材专家,把教学过程变成教师对教材的开发过程,深入把握教材的内涵,包括结构体系、知识脉络、编排规律、内容特点以及教学的切入点,然后制订出具有个性和特色的教学方案,充分发挥教材的功能,实现教师与教材的一体化。只有这样,才能建立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与超越关系,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教材的开发和利用,促进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英语素养的全面提高。
生态课堂是师生交往、生生合作、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课堂,“对课堂的审视不能仅仅从教师或者学生出发,而应该从生态化的角度进行,着眼于未来发展,使课堂成为具有开放性、整体性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是探索“以人为本,以生命体验为核心,以探究、对话、合作、体验、交流、反思,创设和谐、共生发展的生态课堂教学”,是优化师生生命实践活动的教学,是提升师生生命质量的教学。我们要进一步领悟“互动”的理念,更深层次地探索和把握“互动”的方式、方法和模式,构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有效互动,创设一种生命发展的良好课堂生态,使师生的生命发展在充满生命关怀的和谐课堂氛围中自由地展开,在合作、对话、探究、反思的过程中整体地提升,切实促进师生的和谐发展,提高课堂生命力,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