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出焦溪小学有感
郑陆中心小学 张丽花
焦溪小学的吴银花和顾海英老师为我们呈现了同题异构的两节六年级老教材的阅读课,老酒新壶,别有一番滋味。
两位老师在文本的细节处理上都做了很多思考,文本解读得很细。Brain storming的游戏说明两位老师都能有意识的践行新课标的突出学生主体,倡导体验途径的新理念。
吴老师的课整体思路清晰,文本分析到位,由于预设的过于细致而使得生成举步维艰,在部分环节上设置的难度略微有些大,学生有所畏惧,比如整篇复述文本,如果按照所分段落进行复述,难度会明显降低,小组合作也是很好的解决方法,这样的任务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尝试,面广难度适宜。在拓展环节,吴老师把E部分的一封长长的信拿出来确实给所有人心理增加了压力,尤其对于学生,刚刚学完了一个文本,复述了一个文本,现在又是一个文本,确实不适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我更欣赏回顾式拓展,欣赏式拓展,思考型拓展。记得沈峰老师说过,整合不是把书上的内容放一起就可以了。以此共勉!
顾老师的课体现了老教师的教学技巧与智慧,对于课堂的应付自如着实令我们青年教师佩服。从my friend入手,带学生走近了老师,了解了老师的外国朋友,并在心中涌起交个外国朋友的冲动,快速进入了本课的文本情景;其次,顾老师活学活用的教学方式充满了整个课堂,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一个个适宜的问题直击学生疑问点,在讨论中学,在分享中学,在尝试中学;生成性的板书也是本课的一大亮点,它不仅为学生提供复述的支架,还悄然快速的形成了本课的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清了文本的框架与细节,一举多得。
这次活动值得学习思考的地方很多,且思且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