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课堂中的假
在我们的生活中时常可以看到“假”这个字。平时生活中有假烟、假酒、假药……而跟我们的教育有关的有“假课”、“假考”,甚至“假学历”,于是相对应的便是打假活动的产生。也许是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现今,学校的品德课也出现了“假”字——学生的假情假意。以下是我在日常教学中碰到的案例:
◆ 镜头一:《退一步海阔天空》
师:宽容是什么?请同学们联系具体事例说说。
生1:宽容就是当你被同学误解时的忍让。
生2:宽容就是在别人犯错时的原谅。
生3:宽容就是与别人发生矛盾时的冷静。
……
下课后,生2和生3因为上下楼梯时发生碰撞而争吵,最后大打出手。
◆ 镜头二:《快乐的冬天》
师:冬天来了,你们觉得有哪些快乐的事呢?
生1:冬天到了,我们可以堆雪人、打雪仗。
生2:冬天到了,我们可以放寒假了。
生3:冬天到了,很快就要过年了。
师:是呀,这过新年一定是大家最开心的事。(全班同学都面带笑容,很激动地说“是”,但我发现一向开朗的一名学生却显得不怎么开心)那你们能来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过新年吗?
生1:可以穿新衣服了。
生2:可以吃很多好吃的东西。
生3:可以拿压岁钱。
师:×××(刚才不太开心的一个学生)请你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过年呢?
生:因为……因为可以拿压岁钱。
这时,他的同桌突然站起来说:“老师、老师,他撒谎,他跟我说,他不喜欢过年。”
这样的实例也许我们不止一次碰到。如今很多孩子在教学中以不真实的面 孔面对 老师与其他同学,以非内心真实写照的话语来取悦老师,甚至在培养孩子知、情、意、行的品德课也出现了这样的虚情假意,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深思考。在打假活动盛行的今天,我们应该也给我们的品德课打打假,使这些假话、假情、假意,变成真话、真情、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