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
应该说对教育专著,我向来不感兴趣,始终认为那些理论太枯燥、乏味,对我们的实际教育教学,没有太多的指导意义,然而从上半年拜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后,改变了我的想法,这位大教育家的思想深深吸引了我,让我深受触动。
《给教师的建议》不仅是一部教育理论专著,而且是一部教育实践的百科全书,书中不仅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读罢此书,大大开阔了我的眼界,提高了我的教育教学的水平。下面就针对书中贯穿的观点谈谈我的思考和体会。
苏霍姆林斯基在《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一文中提到:一个教师要想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只有持之以恒地读书,读书,再读书。读书应该成为教师的精神需要。读到此我开始反思自己,从教几年来真正读过的书有几本?每天不停地忙于备课、上课,总是抱怨没有时间读书,而闲暇时会抱着电视看个没完没了,或闷头大睡,而那些教育书籍却安安静静地躺在书架上,早已落满了灰尘。只有在写论文或上公开课时,才想起找一点书来,看看有没有可以借鉴的文章,有没有可以参考的教案,此时,想一想实在是可悲!可怜!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一个教师在刚参加工作的头几年里所具备的知识,与他要教给学生的知识的最低供需比例是10:1,那么到他有15年或20年教龄时,只有通过读书去获取知识,师生知识供需比例才可能达到20:1,30:1或50:1。教师不读书,就会越来越不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自己淘汰自己。那么唯有读书才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的尴尬境地!才能充实我们的头脑,提升我们的思想。
让我们牢记大师的建议:书籍是教师的第一至爱。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应该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让我们做一个爱读书的人吧!
通过读这本书我了解到,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异常丰富,所涉及的内容、范围非常深广。他说:“促使儿童学习,激发他的学习兴趣,使他刻苦顽强地用功学习的最强大的力量,是对自己的信心和自尊感。当儿童心里有这股力量的时候,你就是教育的能手,你就会受到儿童的敬重。”想一想,的确是这样。
要想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做到备好课,教好课。正如《给教师的建议》中说的,课——是点燃求知欲和道德信念的火把的第一颗火星。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教好课,我觉得,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激励学生积极思考,通过角度新颖、思考性强的设疑、质疑,或介绍独特的观点,有待解决或争议的问题,使学生各抒己见,充分想象,从而激发学生想象的矛盾产生,以开阔思路,促进联想,形成创新素质。另外,教师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要让绝大多数的学生在课内外有参与的机会,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但是也许是因为我们学额大,有的学生在课堂上没有机会表现,或者这么多年他们已经习惯于大部分时间沉默不语,只是在课堂上看着别人争先恐后发言,长期下去,教师不有意识地去改变这一状况的话,他/她的课堂只会形成学习上的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所以我们应该更加注意关注成绩落后的“学困生”,用自己精心备好的课来吸引学生,让他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产生强的学习动机,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总之,读《给教师建议》一书,受益良多,其揭示了教育的真谛,其理论和精华只有细细地品位才能感悟和吸收。我想,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将有选择地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技巧,同时我将听从霍姆林斯基的建议,每天不间断的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