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命浸润于绿色的课堂
——生态品德课堂的探寻与思考
武进区郑陆中心小学 沈艳华
孩子的生命成长实际上是一个反反复复的过程,这就决定了我们的品德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会“一劳永逸”。 品德课,应该着眼于学生的未来,让学生得到可持续发展。
品德课的实质是由一个个灵动的生命个体共同参与,共同融入的生态系统,是一个平等、开放的空间。它的主体乃是一个个充满着个性色彩的生命体——学生,以他们的持续发展为关注点,更以养成他们的终生学习能力为指向。它关注学生个体生命的现实需要,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课堂上,你会看到他们彼此之间真诚地对话、唤醒、碰撞、交融、分享,在自然与和谐中收获成长的快乐,尽显品德课堂的迷人风采。
由于品德学科的说理性很强,教学的成功与否,就在于能否触及孩子的心灵而产生共鸣。心理学家分析认为:小学生的情感还不十分稳定,极易受到环境、气氛以及他人的感染。这就是说,在同等条件下,学生道德情感的形成实质上取决于教师的情感。是的,一个教师如果没有触动自己心灵的真切体验,又何来的力量去唤醒、诱发学生的生命感动?
品德课既然作为一个“生态系统”,那么它就同自然界一样,也需要进行精心的“生态保护”,以维持自身的“生态平衡”。这就要求教师要真正落实“以生为本”的理念,尊重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包容学生的“暂时性缺陷”,为学生的各种需要提供不同层次的帮助,以期每一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因此,我们应鼓励学生大胆的袒露自己的真情实感,把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困惑,在生活中所关注的话题引到课堂教学中来,让学生在思维活动中,在教师、同伴的适时帮助下,形成正确的道德价值观。
课堂上,无论老师讲解得多么精彩,都不可能直接转化为学生品德发展的结果。这就要求教师要积极引入新鲜有趣的体验活动,让学生在个人或小组的合作中,丰富社会经验,获得道德认识,内化道德情感,获得属于自己的生命体验。
“绿色低碳生活”是人们为应对气候环境与减碳节能问题而提出的新主张。其实这一理念在我们的品德课堂中也同样适用。品德课虽然在课程性质上具有多元化的特点,但其核心却是指向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可以说,价值引领就是品德课的灵魂。因此,健康高效的课堂必定是在“灵魂”的引领下,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并发挥出最大功效的“绿色低碳”课堂。
生活是一个焕发着迷人魅力的大课堂,蕴含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课程资源。而品德课正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的内容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却又指导着学生的道德行为而回归生活,是一个畅通的循环系统。因此,生态课堂提倡“打破教材的禁锢;打破学科的界限;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走向现实的生活。”
生态化的课堂,让我领略到了品德教学的魅力。它盈逸着真实的情感,享受着思想的自由,珍视个体的独特感受,迸发着生命的活力。我愿意行走于这“生态化之路”上,让自己的课堂绿意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