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观点】:生态课堂是以人为本的课堂,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第一要务的教学情境,是一种珍视“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教学氛围。生态课堂具有多元意义,它是自然的、自主的、互动的、开放的、和谐的、审美的和可持续发展的。用生态学原理去审视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课堂教学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手段等诸因素构成的教学组织形式。在这些因素中,既有生物的也有非生物的;既有物质的也有心理的;既有动态的也有静态的。诸因素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作用,互惠共生所形成的教学情境和教学氛围,我们可把它称为生态学视野下的“生态课堂”。
思考一:平等是构建生态课堂的前提。课堂的主体实际上有三个:教师,学生,文本。生态课堂努力促成三个主体之间的平等对话,生成学习内容。它对教师的挑战是:1.要由“课堂主宰者”转向“平等中的首席”。2.由知识灌输者转向人格培育者。3.从单向传递者转向多向对话组织者。在生态课堂中要树立全面依靠学生的观念,要相信学生具有学习的天性和创造力。要把人的意识和机体活动,情感与认识活动,社会的要求和学生的天性统一起来,创设一个和谐的充满关爱的课堂人际氛围,让学生富有个性地、独立自主地、自由开放地、合作交流地学习。要把学生作为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资源来看待的。要认识到教师的教不能定位在知识的传授上,而应该起着学生学习的引路者、帮助者、激励者的作用。
思考二:理解是构建生态课堂的基础。理解是从人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精神世界出发的。通过理解,使学生建构自身与教育的整体的意义关系。生命发展生态课堂是建立在师生间彼此理解、相互尊重、平等对话的基础之上的。理解是换位思考和移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生命发展将得到视角的转换和情感的互动,他人的生命和自我的生命才能融为一体,成为共生的“类生命”体,达成生命质的飞跃。
思考三:可持续发展是生态课堂的目标。终身学习能力,即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培养学生的生物素养。打造“生态课堂”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自主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我们教师不可能把所有知识都教给学生,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尤其是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是教学的根本所在。我们必须站在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思考问题,使学生在今后得到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