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师亦友的和谐
——讲座带来的收获和思考
卢梭说过:教育必须顺着自然——也就是顺其天性而为,否则必然产生本性断伤的结果。近日,中国著名数学家杨乐在凤凰卫视的专题节目中也提到:“国内的教育,学校、家庭、社会对学生的期望太高、太急、太迫切,成才是一个很长的过程,是一个比较自然的过程。”
自然的即是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教与学和谐,学科之间和谐,课内与课外和谐,教学目标、内容与方法、手段和谐,教育与教学和谐,师生会在和谐中自然地生长,教师的主体精神和学生的主体精神都得以充分的展现。让我们的课堂还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还孩子真情洋溢的世界,还孩子心向自然的情愫。没有盆景工艺式的缠扎,没有驯技强化般的鞭打。教师的话语诗意盎然,如春风化雨,滋润孩子的心田;教师的笑容激情荡漾,似阳光和煦,温暖孩子的心房。
作为青年教师,我一直思考、摸索怎样才能在教学中与学生有和谐的课堂氛围,同时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首先,教师与学生是平等关系,教师在课堂中扮演“引导者”的角色,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求,帮助学生有效的学习。其次,教学经验不足的我意识到,更多的教学方法能帮助我解决实际的教学问题。例如,音乐律动环节,我和学生讲好活动纪律,不遵守纪律的只能在座位上看大家活动。在多次活动后,学生就会渐渐形成音乐律动中不讲话,不故意碰撞其他同学,仔细聆听音乐的意识。最后是关注个体差异。表现优异的学生自然容易受到大家的关注,但后进生在学习中同样渴望表现自己,渴望进步。那么,我们在课堂中是否也会把机会留给他们?答案是肯定的。他们的表现肯定不如那些优异的学生,我们要做的是更多的耐心和引导他们进步,并表扬和肯定他们的表现。
生态课堂,在我看来是让老师与学生都觉得轻松,能够露出笑容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