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是一个生态系统,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各种简单的、复杂的,单项的、双向的,直接的、间接的,多方面的,多层次的交往,使课堂呈现出动态的特征。从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来看,在这种座位编排方式中,教师通常只与部分学生进行双向交往,并且与前排、中间学生交往多,教室有个金三角效应。从学生与学生的交往来看,学生们看到的仅仅是教师和邻桌的同学,尤其是后排学生,他们实际上看到的只是攒c动的人头、肩膀和教师身体的一部分,受空间局限,他们的交往范围局限于前后左右几个同学。造成学生交往范围狭窄,交往频率低,因而不能为学生提供较多的比较、交友、表现、竞争及协调机会。
我们现在主要的座位编排方式是行列式,也叫秧田式。这种方式体现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思想,暗示着教师的权威地位,可以使教师易于观察和控制全班学生的课堂行为,较充分地发挥主控作用,减少学生间的相互干扰,减少纪律问题,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专心听讲,也易于教师向全体学生进行系统的知识讲授。这种方式在某些情况下是适合的,并显示出优越之处,如进行系统知识的传授。但它不利于学生之间的交往,不利于开展小组或者全班讨论,不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不利于学生通过相互间频繁的、全面的交往达到相互交融,展现自我价值,培养协同合作的精神,也不利于学生取长补短,自我完善。这是一种专制型的教学:强迫灌输而不是主动参与,过分依赖而不是自主选择。教师在讲台上高高而立,学生挤挤挨挨地“整齐”地排列着,面对教师,没有特点,没有个性,而学生除了教师的表演,只能看到前面同学的后脑勺,从而使得课堂上的交流与沟通仅限于“师—生”之间。
科学课堂的任何一种座位编排方式,都暗含着某种教育思想,暗含了教师所期望的交往方式。
“品字型”座位编排,就可以避免以上弊端,能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的交往,利于开展小组讨论,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圆桌型U字型的座位编排,有利于全班学生共同参与讨论,学生之间全部与教师等距离,学生与学生之间全是平等的关系。
科学课堂教学活动本身具有多种类型与形式,而学生又是富于个性的个体,没有哪一种布置方式适合于每一堂课,就各种不同的座位编排形式而言,都各有其优点或缺陷,要根据不同的教学需要灵活安排。研究证明,经常改变学生的座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千万不能一种方式不变化。同时,在一些时候,要允许学生自由选择座位。